眼下,江阴港城经济区正踩着奋进的“鼓点”,以“拼”的劲头、“抢”的节奏、“实”的作风,持续深化拓展“三争”、开展“奋勇争先”行动部署,一手抓产业落地投产,一手抓链式招商,锚定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着力巩固和扩大千亿化工园区发展成果,为福清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积蓄强劲动能。
聚力产业发展,激活经济主引擎
在江阴港城经济区,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友谊新材料科技工业园特种胶带项目、江阴港城经济区东部化工产业园项目(一期)、中铝瑞闽铝精深加工循环经济扩能项目……各重点项目施工现场塔吊耸立、机械轰鸣、车来人往,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今年以来,江阴港城经济区不断推动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攀高向新,巩固强劲势头,保持较高增速。充分发挥龙头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强链延链补链工作,成功招引万华兴业、中景丁辛醇等14个181.21亿元项目;启动友谊胶粘带生产线改造、旭川化学智能改造等10个总投资约27.22亿元项目;在建万华80万吨PVC二期、中景碳四一期等21个总投资约315.01亿元项目。
江阴港城经济区管委会在强化龙头引领,提速项目建设的同时,也在促转型升级、招大引强上发力,建强产业集群,实现产能突破。下一步,园区将继续强化要素保障、优化服务效能,确保上景150万吨聚丙烯、万景90万吨丙烷脱氢项目、旭川化学30万吨聚氨酯项目尽快达产,为今年产值增长打好坚实基础。推动万华二期40万吨PVC、二期36万吨苯胺、二期扩建36万吨TDI等项目顺利投产,实现产能与存量固投双重释放。加快引导企业管理提升、机器换工、设备换芯、生产换线,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节能减排,向下游延伸高附加值产品,实现创新转型、迭代升级,推动产能倍增,进一步提高产品规模效益。同时,围绕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江阴东西区产业一体化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对接万华年产60万吨PC、高端聚烯烃、天辰二期等重大招商项目。围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投用国家级海上风电检测中心,进一步完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
巩固港口优势,打造开放强支点
在福州港江阴港区,集装箱码头有序高效运行,一艘艘货轮在泊位上有序装卸,卡车往来穿梭,一派繁忙景象。来自加拿大满载5万吨菜籽粕的船舶,靠泊福州港江阴港区5号泊位码头作业。门吊将到港的菜籽粕装车,再由车辆运往火车站堆场等待发运。
福建中外运船务代理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外勤主管陈炜表示,得益于江阴港区优良的港口条件,不仅丰富了港口大宗散货品类结构,也为企业打通原材料进口新通道,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为构建多元化贸易格局注入新动能。
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福州港江阴港区正积极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通过深化港—航—陆—铁协同发展,创新多式联运服务模式,强化区域物流集疏运能力。2025年上半年,江阴港区海铁联运累计完成33320标箱,同比增长13.7%。仅6月就完成单月到发量7662标箱,同比增长68.3%,刷新了历年单月最高纪录。
港口基础设施是助推港航事业发展的强引擎、硬支撑。码头业务不断刷新突破,也得益于江阴港区全力以赴抓建设、促发展、畅流通,不断激活港口发展新动能。
在港区前端,泊位建设再提速。西部港区6号—7号泊位扩能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8号—9号泊位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获批;东部港区14号泊位取得交通运输部岸线批复,28号—29号泊位施工正有序进行。在港区运输网络上,通道经济再蓄能。3月,福州班列平台与中粮集团下属中纺原料进出口公司开展鱼粉业务合作,完成首单“班列+贸易”业务,贸易额达400.62万元;港区成功承接并启航全国铁路首列“一单制”多式联运货柜,向辽宁营口港运送36柜工业用盐,加速推动“通道经济”向“枢纽经济”跃升。
下一步,港区将持续发力,力争今年完成西部港区6号—7号、8号—9号泊位口岸开放工作,实现优化港口资源配置、提升港口作业效率;加快推进14号、18号—19号、28号—29号泊位建设。在推动二三产融合发展方面,依托“丝路海运”建设,对接省内“中欧班列”及多式联运体系,推动万华化学与华富码头合作,通过6号—7号泊位实现原材料供应,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成本,以港产联动释放临港经济活力。同时,提升港区周边综合配套,发挥铁路物流园海关监管作业场所作用,补强通关功能;拓展“班列+”业务新模式,实现货物快速集散、高效进出;推进福州港航国际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打造集办公、会议、旅馆、商业及餐饮等复合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总部大楼,进一步完善港口综合物流服务体系。
强化配套服务,构建发展硬支撑
近日,记者在国能(福州)热电有限公司看到,工作人员正紧盯屏幕数值变化,密切关注着设备运行状态。国能(福州)热电有限公司全力为园内企业生产做好热力保障,今年前5月,一期2台60万千瓦机组已完成发电量27亿千瓦时、供热量500万吉焦。同时,二期2×660MW热电联产项目和光伏项目均取得突破性进展,预计今年8月、10月相继投产。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要素保障。在生活配套上,新厝实验幼儿园、福清一中江阴港城校区、城关小学港城校区相继建成投用,初步形成“幼、小、中”一体的完整教育布局;产业公寓二至四期项目已完成主体施工,正在进行室内外装饰装修,加上一期建成投用的公寓,可满足园区2万名企业员工的住房需求;蓝园片区幸福家园二期项目正开展前期工作。在路网提升上,正在实施新江公路等6条总长15公里道路新建及提升工程;蓝园片区在建闽台大道等7条总长12.3公里道路。在要素上,正在推进里下底水库、东张水库至江阴工业区等供水扩容工程前期工作,以及协调解决企业用海、用地等需求。针对生产要素保障,江阴港城经济区通过成立低效用地处置专班,不断优化存量土地,拓展发展空间,保障化工新材料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发展所需的空间,特别是针对化工园区的特殊性,加快推进化工管廊、电力管廊和江阴港城医院建设,并推进集成化的化工园区智慧平台建设,提高监管智能化水平。
临港而兴、港城联动。江阴港城经济区主动融入福州市“丝路海港城”建设大局,围绕“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集群发展”的链式发展思路,加快项目建设,壮大产业规模,充分发挥港口、政策优势,推动土地效益综合提升,加快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