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走南闯北福清哥 >> 正文

俞亦弟:永不怯步的追梦人

2011-10-19 09:29:13   来源:福清侨乡报   作者:记者 夏巧鸿

  15岁只身闯荡北京与天津,17岁时办起废品收购站,19岁担任工程队监工,23岁“练摊”匈牙利露天市场,30岁荣任欧洲“全球华人华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会”的总后勤部长,31岁被欧洲及匈牙利多个华人社团组织授予“优秀爱国青年”称号,33岁应“亲情招商”返乡二次创业——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对于众多的出国者来说,千里迢迢跑到匈牙利谋生并非坦途,然而,背负10万多元债务来到匈牙利的俞亦弟,却在“荒漠”上耕耘出一片绿洲,开始了梦想的启航。

  今年国庆节,34岁的“福清哥”俞亦弟再次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宴。这已是他连续四年作为匈牙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驻福建代表处首席代表,参加国宴。

  回乡时,他带回了一幅墨海的书法作品——“志存高远”,旁书写着:搏击时代浪潮,心宽志比天高。书以言志,字里藏着他的梦想。

  勇闯商海,“骄龙”搁浅滩

  1977年,俞亦弟出生三山镇良棋村齐良自然村,在家里排行老幺。

  俞亦弟自小就是个“想入非非”的人,学业仅断断续续维持到高中。15岁就怀揣230元的压岁钱,只身闯荡北京与天津,见识世面。高中还未毕业那年,他燥动的心就热腾起来,带着仅有几千元东凑西借的钱来到福州鼓山镇前屿,干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但很快便陷入了入不敷出的窘境。“年轻人好玩,当时在福州的朋友也多,赚的钱还不够自己花的。”半年后,俞亦弟果断结束了生意,去了厦门后又借了几万元钱,买了一辆工程车入股表哥在厦门的工程队,成了一名小包工头。

  在厦门的日子里,俞亦第什么都干,开车,装车,还当起了监工,带着工人转战各个大小工程施工现场。“只要有工程,不管大小都接,最大的接过200多万的工程。”对于当时的俞亦弟来说,赚钱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倒孔桩水泥基本是在半夜三更,他一改过去不愿被约束的性格,一门心思钻到了工程建设中。

  为梦想而精彩,也为梦想承受着现实的重荷。1999年,一场可怕的“风暴”突袭而来,将他一帆风顺的事业轮船打翻。工程队所承接的房地产孔桩项目一夜之间倒闭,地产商没了踪影,而此时,工程已进行了几个月,仅设备、工钱等费用,工程队便垫付了几十万。“前期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不但辛苦赚来的钱血本无归,甚至还背了一身的债。”现实的残酷把俞亦弟抛入了冷冽的汪洋中……[!--empirenews.page--]

  漂洋过海,事业从赊账起步

  背负着10多万元的巨额欠款,时年仅20出头的俞亦弟被压得几乎难以喘息。

  做什么来钱最快?出国!

  2000年初,怀揣着美好梦想,俞亦弟踏上了匈牙利的征途。毫不夸张地说,他在此前甚至根本不知道“匈牙利”在哪儿。

  出国的路并不是想像中的坦途。原来花了十来万块钱办了签证之后竟然只到南斯拉夫,然后再转道去匈牙利,成了“偷渡客”,俞亦弟在南斯拉夫呆了15天后,来到与匈牙利交界的边境,在边境忍饥挨饿足足5天之后,半夜一路小跑了3个多小时才进入匈牙利境内。“老外每天只给一点米,2片面包,早餐根本就吃不上。”

  初到匈牙利,生活最为严酷的一面摆在了俞亦弟面前。背井离乡,语言不通,来不及消除旅途的困顿疲劳,他便站在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四虎市场”。直到此时,他才认识到除很少一部分华人在匈牙利的大集团公司就职外,基本上没有人从事低薪的体力工作,可以说在匈牙利的中国人可以称得上全民皆商。

  办理好匈牙利的暂住手续,父亲高息借来的8万人民币只剩下800美元。为了谋生,俞亦弟不得不四处借钱,租了10平方不到的一间小屋开始“练摊”。然而有店无货,俞亦弟一筹莫展。最终,他不得不在朋友的带领下,厚着脸皮以赊账的方式向批发商赊来了一批服装。

  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只要有人愿意赊账,俞亦弟什么货都卖。此后的几年时间里,俞亦弟几乎是在市场、批发商、移民局三点一线上生活。当然,在匈牙利的生活并不是始终枯燥无味的,俞亦弟在市场上拼搏奋斗,也在市场上收获着爱情。2001年,俞亦弟在布达佩斯成家立业,与重庆妹子张女士喜结莲理。[!--empirenews.page--]

  胆大心细,异国崭露头脚

  俞亦弟是类似于“鲁宾逊”的人物,在命运面前,不屈服不逃避,而是凭着一颗勤劳、敢拼、能闯的玲珑心去征服。

  2002年的一场炸弹风波,严重影响了“四虎市场”的正常经营。2个月的时间里,摊主们不仅无法正常营业,还要支付高额的租金和管理费。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俞亦弟就是这般,他带领市场里的中国籍、越南籍摊主与市场老板谈判,要求老板查清事实真相,还商人们一个安宁的生意场地,暂停收取摊位租金、管理费。将近有百分之九十的四虎商人参加浩大的抗议活动。游行队伍走上四虎市场前面的一条街上,所有的八区交通基本瘫痪,成为当时匈牙利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俞亦弟也因此被防暴警察逮捕,后来在大使馆的出面下获得担保。

  “只要你不再带头‘闹事’,可以给你5万马克(约二三十万人民币),甚至更多。”当时,市场老板私下找到俞亦弟,准备以金钱收买人心,却意外地遭到拒绝。俞亦弟只提了二点要求:第一:就是必须尽快查清炸弹的事实真相,还大家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第二:“两个月租金及管理费不能收。”

  坚持就是胜利。俞亦弟他们的坚持换来了整个市场的胜利,市场老板最终妥协了,免去摊主们一个月的租金,将近有3个亿的福林(约合1千多万人民币)。俞亦弟过人的胆识、智慧和敢作敢为的个性在这场胜利中显现出来,匈牙利的华人社团、华人联合会开始注意到他,这也为他以后进入社团路铺平了基石。[!--empirenews.page--]

  和平使者,华人社团的“最”新星

  匈牙利加入欧盟后,全国大赦。俞亦弟告别过去每个月定期到移民局报到一次的历史,真正拥有了匈牙利的长期居留身份。

  借着这股东风,俞亦弟与在匈的亲友合资注册了一家名为俞氏同祥的进口贸易公司,从国内进口集装箱货柜到匈牙利贩售。从露天的小摊进入到规范的商场,有了自己的经营门面,每年都有10多个货柜的批发量,为他带来了滚滚的经济效益,他真正成功地挖到人生“第一桶金”。

  事业渐入佳境的同时,俞亦弟的社团路也渐渐明晰起来——

  2005年,台湾当局陈水扁的作乱,两岸关系紧张,台独、藏独、法轮功肆意猖狂,在海外搞分裂,搞破坏,作为一个身在海外的中国人,俞亦弟看到这些感到无比心痛,他应邀加入了匈牙利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担任常务理事并当选为副会长。同年他参加了在奥地利联合国大楼召开的全球华人华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暨反法西斯六十周年大会。在开会期间,俞亦弟看到了在海外华人华侨的团结,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他那颗爱国之心,感叹之余写下一首《赤子颂》“游子离家时,方知慈母爱;身在异乡地,岂忘国荣辱;华夏新文明,引领共双赢;风雨五千年,再现东方龙;若要家完整,定当身先卒;干洒热血泪,振我中华魂”用于铭志。2007年他再次回到福清,受地方政府的委托,在匈牙利积极筹建福清同乡会,这亦是在欧洲的第一个福清同乡会。同乡会搭建起了融籍乡亲与政府的沟通桥梁,吸引了不少华人华侨回归投资创业。

  2007年8月8日,历届来影响最大,参会人数最多的全球华人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会在布达佩斯召开,全球一千多名华人代表共聚一堂,共商祖国统一大业。作为大会最高权力机构组委会9个常委之一,俞亦弟承担着接待调度的总后勤工作,他也是历年来担任此重任的最年轻的常委,创造了当时的“三最”记录,“年纪最轻、入会最短、贡献最大”。

  在匈牙利期间,但凡国家领导人和各部位领导到匈牙利访问,接见的当地华人华侨、社团组织代表人物中总有俞亦弟的身影。[!--empirenews.page--]

  回乡创业,闯出业界“黑马”

  在匈牙利打拼的日子里,总有一股淡淡的乡愁萦绕在俞亦弟心头,多年来他念念不忘的,是回家的渴求。

  频繁往返于匈牙利、福建晋江、福清之间,俞亦弟把针织服装贸易的事业经营得日益红火,思乡情怀也愈发浓厚起来。2006年5月,怀着回报家乡的热情,俞亦弟返乡开展二次创业,与哥哥俞礽平及其他股合,在镜洋工业园区投资创办福清六和鞋业有限公司,专门生产沙滩鞋。

  也就是这从一年开始,俞亦弟慢慢把事业重心转移回家乡,涉足塑胶领域。5年过去,六和鞋业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领导的关心扶持下从投资仅几百万元的小工厂发展到如今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成为福清沙滩鞋行业的一匹“黑马”。

  返乡投资的成功经历,使俞亦弟深深体会到家乡是一块投资兴业的“聚宝盆”。2010年10月19日,俞亦弟将罗马尼亚1000多平米的商场超市结束,带着妻儿回到福清。当年他便与哥哥俞礽平以及其他股东在镜洋工业园区投资买下了福清市东盛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作为六和鞋业的配套企业,专门生产沙滩鞋上游半成品。随着新公司的成立,俞亦弟实现了针织贸易到塑胶企业的华丽转身。

  一个人最大的力量在于持之以恒,在充满荆棘与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只有自己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俞亦弟座右铭。年少的废品收购站老板,兢兢业业的工程队监工,露天市场里的练摊商品“倒爷”,大型商场超市经营者,和平统一战线的和平使者,返乡二次创业的归回华侨……种种身份在俞亦弟平凡而绚丽的人生中刻下了深刻的烙印,他一步步把现实与梦想的距离划上等号。眼下正当而立之年的他,这个永不怯步的追梦人,正阔步走向梦想的另一个高峰……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