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头条推荐 >> 正文

“民生答卷”有温度——我市民生保障工作综述

2021-12-24 11:05:34   来源:   作者:高晶晶

“民生答卷”有温度——我市民生保障工作综述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5年来,福清这座城用温暖如春的民生温度,为这里的每一个人托起更美好的明天。

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个个民生项目相继落地,悄然改变着百姓的生活。福清,用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铺陈温暖底色,书写了一份高质量“民生答卷”。

绿化美化 答好宜居“质量卷”

雨污分流、飞线入地、增设车位、环境绿化……城区青龙花园小区居民老陈真切感受到老旧小区改造后带来的变化,他说:“改造后的家园越看越喜欢,环境宜人、出行便捷,再也不用羡慕别的小区了。”

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让“老”居民享受“新”生活。今年,我市共推进5个老旧小区改造,涉及41栋楼、1039户,改造建筑面积达12.84万平方米,让居民实现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转变。

出门就是“口袋公园”,抬眼便是水清岸绿,市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的愿望已逐步实现。5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城区“一江四溪”两岸串珠公园建设,建成15个综合性公园、近53公里城市绿道,串联成线的公园犹如珍珠镶嵌成链;建成45个街头公园绿地,实现“还绿于民、还景于民”;推进中央公园苗木基地建设,打造兼具休闲旅游、生态体验的城市郊野公园,为市民送上一份份生态宜居大礼包。

2017年以来,福清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36%,绿地率达43.3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78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地面积184.3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43公顷,主要园林绿化指标已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资源下沉 答好医疗“满意卷”

患关节病的王伯在家门口的福清市第三医院,接受了来自福州市第二医院专家面对面的诊疗,实现了无需奔波福州,也能享受到省级医疗资源;一名55岁的男性患者在福清市第五医院(高山镇中心卫生院)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在共建医院福清市医院的指导下,实施了溶栓治疗,得到成功救治……

这些都得益于我市推进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有益探索。在此过程中,我市不断健全“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制度,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积极开展“病人不动,医生动”活动,县级各公立医院定期派出高年资医师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大大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截至今年10月,福清市医院、福清市第三医院2家牵头单位共派出专家1318人次,接诊患者17692人次,让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为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烦”问题,5年来,我市聚焦医疗补短板项目,大力推进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增床扩容,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断缓解供需矛盾,共完成福清市医院新感染病区、新冠检测基地、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中心大楼改造以及高山、渔溪、海口、一都等镇中心卫生院相关楼房建设等44个项目。今年,我市再次启动了总投资32.1亿元的福清市医院二期、市疾控中心、福清中医院住院大楼等25个项目建设,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力度提升百姓的幸福温度。

辐射带动 答好教育“公平卷”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市持续深化“教育强市”战略,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均衡优质发展为基础,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主线,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5年来,我市新建、改扩建各类学校89所,改造校舍面积约40万平方米,新增学位近3万个。全市各镇街均布局1所以上高标准的中心校和中心园,各乡镇均布局1所以上省级管理标准化中学,市直小学和中心校100%通过省级管理标准化验收,实现硬件和办学规范化。“今年以来,我市聚焦薄弱园建设,投入2750万元改造约50%的农村附设幼儿园,全面提升办学条件,让农村幼儿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大教育投入,规划投入5.5亿元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0所。

我市通过推行“名校+”教育集团发展,组建福清一中、实验小学、实验幼儿园等八大教育集团,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推动新建校实现“开校即好校”的跨越发展目标,带动薄弱校“借力求生”走出管理困境。其中,福清一中音西校区、实验小学第二校区等新建校均在短时间内获得群众认可;位于龙田的龙东中学加入福清三中教育集团仅两年,在保持原班师资的情况下,教学效益实现迅速逆袭,从全市落后上升至农村学校第一方阵。

我市还全力打造教育共同体,推进教研片协作发展,推行“薄弱校委托管理”、高中校际联盟、公民办联盟等,将学校从传统“单兵突进”整合为“协同作战”,组团发展聚力提升。推动人才贯通培养办学模式改革,将霞楼小学、龙江中学、龙华职专作为附属学校与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共建,借助高校力量推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

未来,我市还将积极探索推广教育集团化发展路子,在现有模式的基础上,推动名校资源进一步下沉,探索“名校+园区校”发展模式,在我市四大园区布点7所优质教育集团成员校,提升教育服务产业能力。

从解决入园难的教育关怀到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的卫生福利,再到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求索路上,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归依,不断提升民生温度,让玉融大地处处日新月异,处处充满幸福。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