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国际国内 >> 正文

新年就要到了,“大寒迎年”有啥说头?

2023-01-20 13:27:40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作者:

1月20日,迎来冬季第六个节气——大寒,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00°,进入大寒节气。中国农业博物馆二十四节气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志强说,大寒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过了大寒,又迎来新一年的节气轮回。同时大寒节气,时常与岁末时间相重合,是欢度春节的时节。

大寒时节春化生,田野生机涌动

中国天气·二十四节气研究院副院长宋英杰说,民间素有“小寒大寒无风自寒”的说法,常出现大范围雨雪天气和大风降温,会出现持续低温。此时寒潮频繁南下,风大、低温,地面积雪不化,“旧雪未及消,新雪又拥户”,呈现出冰天雪地、天寒地冻的严寒景象。“受西伯利亚冷空气的影响,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大寒时节我国是最寒冷的地方。”

我国民间把“冬至”、“小寒”、“大寒”三个节气称为“隆冬”。宋英杰说,隆冬时节平均5天左右就有一次冷空气南下,带来寒潮、霜冻、暴雪等主要灾害性天气。天大寒气十分寒冷,河湖沼泽中的水已结成了既厚且坚的冰块。而寒至极处,物极必反,坚冰深处春水生。大寒过后便是立春,天气逐渐变暖,农村的农事活动也随之全面展开。

唐志强说,大寒时节要做好农业生产防寒防冻工作。大寒节气天气酷冷,农业上需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注意保护牲畜安全过冬。同时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在一定生育期内需保证有适当的低温,以通过春化阶段。春化是指植物必须经历一段时间的持续低温,才能由营养生长阶段转入生殖阶段生长的现象。冬性禾谷类作物(如冬小麦),二年生作物(如甜菜、萝卜、大白菜)以及某些多年生草本植物(如牧草),都有春化现象,这是它们必须等到翌年才能开花的基本原因。

北方地区老百姓多忙于积肥堆肥,为开春做准备,或者加强牲畜的防寒防冻。大寒节气干燥少水,尤其盆地冬干,在雨雪稀少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按照不同的耕作习惯和条件,适时浇灌,对小春作物生长无疑是有益的。

大寒迎年,年味儿愈来愈浓

“大寒大寒,一年过完”,民间素来有“大寒迎年”的风俗。过完这个节气,万物开始,万象更新,立春是又是一年新的起点。

唐志强说,春节在不少年份是在大寒节气内,使此节气充满着节日气氛。除夕在大寒节气和立春节气之内且两者的概率大致相同。人们着手过年准备,年味儿也愈来愈浓,民谚有云:“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在乡村,人们顺应天时并按照传统惯例,大寒一到就忙着扫屋除尘、除旧布新、制作年肴、置办年货,期盼阖家团聚,静候“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到来,辞旧迎新的喜悦充盈在每个人的心中。

我国北方地区有冰嬉传统。至迟在宋代,已经有“冰嬉”的明确记载。明朝,冰嬉被列为宫廷体育活动。而清朝更是中国古代冰嬉发展的黄金时代。大寒前后,清代皇家会举行“溜冰比赛”,是宫廷里的“冬季运动会”。大寒期间,哈尔滨冰灯晶莹绮丽,将北方特有的天然冰雪、灯光色彩与声控巧妙结合。

凿冰储存。唐志强说,当大寒来临冰冻得更坚硬结实之后,出于需要,人们开始凿冰储存,以备来年选用。在大寒时节,老北京便有凿冰储存的习俗,过去没有冰箱,夏天人们需要冰来冰镇肉类、水果,便于保鲜。所以,在天气最冷、冰冻得最厚的大寒就得开始储存冰。

我国有吃糯米驱寒的传统习俗。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虚补血、御寒滋补的作用,食用后会感到全身暖和,可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另外,在大寒之际吃年糕,还有着“年高”之意,冀望能够讨一个吉祥如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的好彩头。同时,老北京大寒吃年糕的习俗,还带有驱散体寒之意,所以将其称之为“消寒糕”。

大寒时节,起居宜早睡晚起,相对而言,早不超过日出,晚不超过11点;晨起宜开窗通风半小时,夜间睡前宜热水泡脚。饮食上,大寒时节蔬菜是个宝,能够补充促进孩子们智力发育的维生素,可多选择如绿叶菜、甘蓝族蔬菜、根茎类、菌菇类等孩子们爱吃的蔬菜。冬日宜适当运动,以柔和性运动为主,如太极拳、慢跑、乒乓球等。

明天就是除夕了,提前祝大家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
0.5140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