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本埠消息 >> 正文

港头镇:田园党旗红 振兴路子宽

2025-09-25 14:42:09   来源: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林文捷

近年来,港头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成功打造了具有港头特色的“五千二万”现代农业(即五个千亩特色产业基地、两个万亩高标准农田),有力推进了乡村振兴,彰显了新时代基层党组织的使命担当。

以提升“一片土地”为保障

夯实高产农业根基

港头镇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造地”行动号召,坚持阵地前移、力量前置,统筹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党员等力量,加快推进北湾村旱改水、后叶村补充耕地等造地项目、作物种植、调查变更等验收工作,形成“党委统筹、支部推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2021年以来,该镇先后实施7宗“造地”项目,把荒废的水塘、果园地及低效的旱地等改造成优质耕地,破解耕地指标不足问题。

同时,引导各村采用直接向村民流转和向村庄流转支付管理费的流转“双重模式”,实施“支部领办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对接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和种植大户,如东翁洋整合流转东光、东翁村周边土地1400多亩,引入富源农业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引进进口优质胡萝卜种植,打造福清规模最大的千亩胡萝卜生产基地。洋边洋整合流转周边6个村土地面积约5000亩,引入福清市绿鑫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年产值达6000万元。目前,全镇已流转土地近万亩,惠及农户6000户。

此外,该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引导东翁、沁塘、洋边、后叶等13个村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超1600万元,实施6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涉及土地1.5万亩。在建设过程中,该镇统筹包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志愿者等各方力量,由党员带头攻坚,组建党员先锋服务队13支,推动新修田间道路39条,新建灌排渠、护岸等超7公里,让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产效率与抗灾能力显著提升。

以强化“多元赋能”为抓手

打造高效农业基地

港头镇依托镇、村责任体系,精准对接农户与农机手需求,由镇党校每年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通过会议室集中授课、田间地头现场授课、政策技术专题授课等形式,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近5年累计受益农民达3000余人次;培育福清市福园果蔬培训基地和恒盛蔬菜农业合作社微党校教学点,引导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专家、农技员、科技特派员等,在田间地头开展农技培训指导1200余人次,打通惠农“最后一公里”。同时,坚持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引导福建闽禾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采取“种养结合”的模式,在规模化生猪养殖的基础上,流转周边农户土地,用于种植火龙果、柠檬、芒果等。

此外,该镇还建设污水处理区、无害化处理区和资源化利用区,将生猪养殖场产生的粪污进行环保处理,用于果园种植。目前,该园区是我市唯一种养相结合的“国家级生态农场”。

港头镇坚持“支部带产业,组织抓发展”的理念,引导位于陈库村的福建闽禾农牧发展公司成立党支部,将支部建在产业上,通过创新“党建带企建”及“村企共建”发展模式,指导企业走出一条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新路子。西芦村以“支部引路、党员带头、科技赋能”为抓手,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引进福清市恒盛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支部牵头协调矛盾纠纷、党员带头流转土地,建成900余亩智能温室大棚、6000立方米的蔬菜保鲜冷库,以及5000平方的蔬菜包装分拣厂房等,采用科技手段监控种苗生长态势,实现农作物管理智能化,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升了产能。该镇还大力推进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延长农产品保质期,实现生鲜农产品低温处理、择期销售、产后减损,目前全镇共有“田间”冷链仓库8处,仓储面积达2.6万立方米,约占全市的38%。

该镇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干群联动的“互搭顺风车”模式,引导一批致富能手创办合作社、家庭农场,把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产业矩阵,激活党群共富“红色引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目前,全镇共成立种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合作社、家庭农场37家,并培育省名优产品“融港”尖椒、“京都一号”火龙果、“福薯604”地瓜等系列特色品牌农产品,辐射带动群众1000余户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后园村、陈库村、东翁村等12个村成功申报福清市级以上“一村一品”。

以激活“一方经济”为动力

构建优质农业产业链

港头镇积极引导企业搭建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构建多元销售网络。同时,下派党建指导员3名,引导福建闽禾农牧发展公司党支部积极探索电商经营模式,开辟网络直播直销通道,邀请镇机关青年党员担任带货主播,推介红心火龙果等特色农产品,创下单场营业额破万元的好业绩;整合全镇市场资源,规划建设占地10亩的港头镇农产品交易市场,畅通从农田到市场的“最初一公里”,提升流通交易效率。

此外,港头镇还立足特色农业资源禀赋,通过“支部+企业+科研”联动模式,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提升农产品的耐储性和附加值。如,东翁村指导福清福园果蔬有限公司与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合作,引进甘薯优良品种,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指导福建闽禾农牧有限公司围绕红心火龙果种植业、生猪养殖业,进一步探索研发成全年可销售、附加值更高的冻干火龙果、猪肉脯等副产品。

该镇各党支部也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将党建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如,沁塘村依托成片水稻田,开发系列自然研学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探索生态;东翁村结合开展东翁洋流域整治,实施东翁洋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分区布局党建文化、农耕文化、田园休闲、研学教育等主题,建设集农业观光、乡村休闲、旅游度假、文化实践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项目,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旅游和经济发展。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