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走进江阴港城经济区,随处可见繁忙景象:在港区,码头船舶排队进港,船舶作业无缝交接,集装箱卡车来回穿梭;在园区,万华化学福建产业园内塔吊林立,施工车辆来回穿梭;在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内,工人们正忙着安装海上风电机;在中景石化科技园里,丙烷脱氢项目生产线高速运转,一辆辆货车在厂区排队等候上货……
近年来,江阴港城经济区围绕“龙头企业拉动、配套企业跟进、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集群发展”的链式发展思路,加快项目建设,壮大产业规模,全力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2024年,江阴港城经济区工业总产值突破800亿元,预计今年突破千亿。
聚焦港口:联通内外 拓展发展空间
日前,在江阴港区码头,20万吨级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地中海维安娜”(MSC VIVIANA)靠泊作业(如图),并带上福州及周边地区的外贸企业货品经上海运抵新加坡。在江阴铁路物流园里,满载着茶叶、农资产品的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缓缓驶出,经云南磨憨铁路口岸出境,沿中老铁路抵达终点站老挝万象。
江阴港区依托集铁路、公路、水水中转于一体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实现了“海丝”“陆丝”无缝衔接。福港集箱江阴港区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江阴港区持续引进航运龙头企业,织密航线,壮大港区后方物流商贸,努力将港口打造成“东南门户枢纽港、丝路海运新中心”。据统计,今年1至11月,江阴港区货物吞吐量4466.36万吨,同比增长13.31%。
江阴港区作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港、国家一类口岸、省重点打造的“两集两散”核心港区和省内最大单体连片经营集装箱港区,近年来,正借助“海上福州”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的契机,围绕加快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要求,持续优化构建“港—航—陆—铁”综合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织密内外贸航线网络与打造多元化综合物流服务体系。同时,通过强化港口硬件设施与管理水平,致力打造成为东南沿海“海陆双向”辐射“一带一路”的国际航运枢纽大港。
据了解,江阴港城经济区配套有1000多亩的物流货场,已建成运营14个码头共23个泊位,已开通内外贸航线60余条,其中“丝路海运”航线13条。
江阴港城经济区还是福州市中欧班列的起点,直通俄罗斯、中亚五国以及德国等欧亚各国,让更多的“福州制造”,搭上远洋干线、“闽都号”班列,走向世界。依托这些优势,江阴港城经济区加快了丝路海运建设,拓展了海铁联运、水水中转、公水联运等三种集疏运模式,为临港产业提供了高效的物流保障。
聚焦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链”起千亿集群
在思嘉新材料科技产业园,记者看到生产车间内各道工序紧密衔接,自动投料机、自动包装机等各种自动化设备有序运行。
“选择落地江阴港城经济区,是因为我们的‘链长’——聚氨酯产业园也在这里。”思嘉集团福清新材料科技产业园数字化管理中心副总经理姚配剑介绍,公司能大量利用万华化学福建产业园的PVC、MDI、TPU等化工新材料,打造化工新材料下游终端应用产业链。
思嘉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是江阴港城经济区坚持“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龙头企业招商”策略的一个成功范例。近年来,江阴港城经济区管委会围绕聚氨酯、轻烃深加工、钛铁颜料等产业链,通过加强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提升园区企业的协作配套水平,构建原材料循环化互供体系,稳定了供应链、产业链,推动了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向“物料互供、内部循环、链式发展”升级转化,形成上下游产业一体化、资源配置集约化的化工新材料专业园区,推动打造千亿化工产业链。
目前,园区已基本形成化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集聚重点工业企业118家,其中规上企业占75%以上,产值超30亿元的龙头企业有8家。作为化工新材料专区,江阴港城经济区正重点培育3条千亿级核心产业链,分别是以万华为龙头的聚氨酯及异氰酸酯产业链,以中景石化为龙头的烷烃一体化产业链,以坤彩科技为龙头的钛铁颜料产业链。同时,根据园区特色产业,打造了6个百亿级潜力产业基地,分别是天辰耀隆全球技术领先的尼龙产业基地、环洋新材料的环氧树脂产业基地、友谊集团全球最大的胶黏带生产基地、三峡产业园全国领先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新福兴集团的新能源汽车玻璃产业基地、福兴、福抗等全国重要的原料药产业基地。2024年1—10月,园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32.3亿元,比增27.4%。
产业链延伸拉长、集群发展,减少了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原料运输、包装、库存、销售管理等环节,节约了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也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园区产业链齐全,中景石化、万华化学都是我们的上游企业,就近取材为企业节省了不少运费。”友谊新材料科技工业园总经理廖武告诉记者,企业落户江阴,依靠产业链优势,为企业发展添足了动力。
如今,“引进一个龙头、带出一串链条、形成一片产业”的“聚变”效应在江阴港城经济区不断涌现。以万华化学为例,通过延链补链强链,在产业链上游,扩能建设大型煤气化项目,强化产业链气体原料保障,完善产业链热、电供给;在产业链下游,拓展延伸产业下游深加工链条,持续提升生产副产品氯化氢等物料的供给保障。
下一步,江阴港城经济区将进一步紧抓临港产业,围绕化工新材料、海上风电等优势产业,延链条、扶龙头、铸集群,形成“港兴产兴城兴”的良性互动。
聚焦保障:优化要素配套 营造一流环境
记者日前在江阴港城经济区共享区产业公寓三、四期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一栋栋楼房拔地而起,工人正有序进行楼层外架拆除以及外墙涂料等作业。据悉,江阴港城经济区产业公寓建设项目共分四期,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建设人才、产业公寓约6100套,助力企业人才“安居乐业”。
在做大做强产业链条的同时,江阴港城经济区还围绕港口发展、产业需求,推进生活、生产、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为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以园区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先后实施了港区大道等96个总投资99亿的基础设施配套项目。为招引企业和留住人才,江阴港城经济区还持续重点推进产业公寓、市区人才保障房、学校、化工专科医院等设施建设,构建“3+2+1”生活配套体系,形成“15分钟生活圈”。目前,新厝实验幼儿园已建成投用,福清一中、城关小学江阴校区,江阴港城医院已进场施工,一期1200多套产业公寓已建成投用,江阴、新厝片区美食街已开街运营,旗山步道也已竣工投用。
同时,江阴港城经济区还立足海丝核心区门户枢纽、东南沿海重要临港产业基地、产港城一体联动新样板三大发展定位,先后编制了江阴区产业发展规划、新厝拓展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等22个发展规划。
为破解土地要素瓶颈,江阴港城经济区通过成立低效用地处置专班,连续启动两轮拓区征迁,推动东西化工片区连片开发。同时,开展低效闲置用地处置行动,通过促供地、促开工等方式,推动37宗5800亩土地“腾笼换鸟”,不断优化存量土地,拓展发展空间,助推江阴港城经济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