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他山之石 >> 正文

“浙江现象”与浙江政府管理的成功经验

2010-03-03 09:14:10   来源: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处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省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脱颖而出。浙江在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经济社会管理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

  十分幸运,2005年底以来我参加了中央委托浙江省委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开展的浙江经验调研,一年里八赴浙江,亲身感受了改革开放给浙江带来的翻天覆地的伟大变化,通过调查研究切实体验到浙江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深入了解了改革开放所产生的经济社会结构变化以及制度变迁。由于我负责调研的内容是浙江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因此,今天借此机会谈谈我对浙江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浙江政府管理创新的成功经验的看法。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的总体要求,浙江在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方面进行做了大量的工作,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其主要经验体现在三个方面:

  尊重群众 注重实践

  纵观浙江近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给人最突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浙江的党政领导机关和各级干部尊重人民群众,尊重人民要求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最简单朴素的愿望;注重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新探索和经过浙江本地实践检验的正确的做法和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级政府的出台的大量政策措施,都以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为政府各项的政策措施的出发点,以为民造福为落脚点。浙江干部常说:“老百姓愿意干的不阻拦,老百姓不愿干的不强迫”。在改革之初,当乡镇企业“家家点火、村村冒烟”,“千家万户搞经营、千军万马闯市场”的时候,当各式各样的创业形式四处涌现的时候,当外界对此还存在各种责难和争议的时候,浙江从省委到市县政府都对人民自发的创业行为给予的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以能否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为评判是非的标准。

  浙江省委和各级政府在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中表现出的另一个突出的行为特征是注重实践,根据省情和自己的实践,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陆续出现了许多新的做法和新的经验,浙江对各地做法和经验十分注意,但从不盲从、从不攀比,所有重大改革措施都要根据本省的实践,集思广益而后谨慎决策。浙江政风稳健给人印象深刻,省委提出“不动摇、不攀比、不张扬”的“三不”主张,体现了浙江政风的鲜明特点。

  转变职能 党政有为

  浙江的发展得益于市场经济,但又不能简单地归结于市场经济。浙江成功的真正奥秘在于:把市场的自发力量与社会的自觉力量协调起来,把市场的活力与科学规划、政府调控结合起来。一句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就了浙江的奇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浙江党政领导部门在改革开放全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主动自觉地通过科学规划和宏观调控减少和克服市场经济的盲目性、自发性等弱点,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这是‘画龙点睛’。”浙江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点睛”之笔,就在于政府在切实转变职能,坚持改革的市场取向的同时,又有所作为,努力驾驭市场经济。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要到位”。浙江的实践表明,正确地处理好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调控的关系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问题,而政府转变职能的同时力求有所作为则是其中的关键。

  浙江的改革是坚定不移地以市场为取向的,浙江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始终围绕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的。经过改革,浙江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实现了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从微观干预想向宏观调控与统筹发展、从以国有经济为主向全社会管理为主的三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管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

  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使浙江各级党政机关从过去管得过多,也管不好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将政府职能转移到加强公共服务职能,全面履行社会管理职能,依法加强市场监管职能等方面来。

  浙江党政有为主要表现在:对省内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科学的规划,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集中政府资源为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营造有利于市场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法制环境等三大方面。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科学的有前瞻性的规划,需要正确的发展战略。但市场本身无法产生科学的规划,也无法自动地履行正确的发展战略。这个责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就要由政府来承担。浙江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六大以来,越来越自觉地根据本省发展的阶段和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起到了统筹发展的良好作用。如在改革开放初期,适时地实行允许鼓励小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政策,使适合于浙江省情的民营经济大发展,形成了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工业化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省委、省政府又适时提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提出“八八战略”,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浙江的现代化进程。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缺失是许多市场经济国家在发展中遇到的普遍问题。浙江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全面均衡发展问题,适时地利用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采取转移支付、公共财政等一系列措施提供必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在全国率先实行了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比较完善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保证了利益关系处于重大调整时期的社会的安全稳定,将改革、发展、稳定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浙江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的健康发展。

  人们常说,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但社会的信用度和法制水平的提高,不是自发的,需要靠社会自觉的努力。今天浙江小商品行销全球各地,浙商商誉不断提升,这和浙江在不断努力营造法制环境和打击假冒伪劣密不可分。针对在改革初期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现象,浙江各级政府不姑息、不纵容,从维护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出发,打击假冒伪劣。有的市县提出了“大打大繁荣,小打小繁荣,不打不繁荣”的口号,规范和引导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转变职能,党政有为,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成功的关键。浙江的实践再次证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越性在于将市场因素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起来,通过宏观调控,把人民的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于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二者缺一不可。

  持之以恒 不断创新

  浙江在全国经济、地理和资源条件都不突出,能够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都能走在全国的前列,从20多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看,浙江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没有因领导人的变动或领导人关注的问题变化而导致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摇摆。与此同时,20多年来每一届省委、省政府领导班子在坚持原有正确战略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又不断与时俱进,根据发展的实际有所创新、有所前进。这是浙江发展的又一条重要经验。

  在浙江调研,在与广大干部的接触中,得到的一个深刻印象是浙江的政风朴实,干部普遍比较低调,不事张扬,作风踏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曾为许多人津津乐道。这个口号在激励干部勤奋工作,努力创造工作业绩方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所反映的政绩观是不科学的。“为官一任”,要在较短时间内“造福一方”,出明显政绩、改变面貌,这样的想法和做法未必符合客观实际。“为官一任”而一时不能“造福一方”,就难免搞“政绩工程”。这样的政绩观在浙江没有多大市场,浙江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心无旁骛,一届一届地、一代一代地勤勤恳恳为浙江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努力工作。正是在这样一个稳定的政治与行政环境里,浙江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发展战略和精心筹划政策、规划,才能在20年多间一以贯之地得到执行,并最终显示出了它的巨大而深远的效应。

  在坚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同时,浙江的历届领导班子不墨守成规,不断地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政策方针措施做出调整,有所发展、有所创新。

  浙江的改革开放取得历史性的成就,浙江取得了成功的经验。浙江的经验不仅属于浙江,也属于全国,值得学习和借鉴。希望浙江取得更加伟大的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添辉煌。

  来源:学习时报(第368期)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