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侨乡报-福清新闻网5月5日讯(记者:陈生) 一座座荒山渐渐披上绿装,一条条河流慢慢恢复往日生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到植树造林的行列中……放眼玉融大地,绕城而成的绿色生态网,满城拥翠的立体绿化带,形成了一幅“树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的优美画卷。
强化投入,构建城乡绿化格局
自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以来,我市结合实际,以“滨海森林城市,山水宜居玉融”为理念,全力做足“绿色文章”,构建“一环、一带、两屏、三楔、六廊”的森林城市布局,大力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努力拓展绿化空间,使福清成为高品质滨海森林城市建设典范。
在体制机制上,我市先后充实调整了市绿化委员会、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四绿”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工作领导小组等领导机构,形成了机构健全、职能明确、分工协作的“创森”机制体制,为创建森林城市工作奠定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2015年以来,全市森林城市建设共投入资金122365万元,其中市财政投入68409万元,镇村配套7200万元,企业单位投入37053万元。高标准的建设投入,为我市园林绿化工作和大林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保障。近3年来,全市共完成植树造林及森林抚育6988公顷,完成道路绿化及提升43.25公里,新增城市绿地64公顷,创建绿色校园5个、绿色开发区1个、绿色军营1个、绿色乡镇2个、绿色村庄20个。
夯实基础,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近年来,我市大力开展“全民动员、绿化福清、创建森林城市”活动,在全市掀起了“创森”热潮,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高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断深入,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达90%以上。
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193.7万人次,共植树714.3万株,累计建立全民义务植树基地8个,面积62公顷。采取了共建、捐款或捐建、认养、认管、冠名等形式,推进城乡绿化事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按照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要求,我市重点实施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绿色通道”、“绿色新城”、“绿色新农村”、“绿色工业区”、“绿色军营”、“绿色校园”、“青山挂白”治理等造林绿化工程,城乡生态面貌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优化,生态产业进一步提升。
近10年来,我市沿海防护林建设完成造林面积7773公顷,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沿海生态屏障。同时,我市大力实施沿路、沿江、沿海、环城一重山“三沿一环”的造林绿化和封山育林工作,将沿路、沿江、沿海、环城森林打造成具有保持水土、减灾防灾、美化环境等多功能的绿色屏障,并高标准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完善火灾控制阻隔网络体系。2015年以来,累计完成“三沿一环”造林绿化及林分修复1543公顷,完成封山育林2567公顷,完成森林抚育1446公顷,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113公顷,完成“青山挂白”治理6个,完成治理面积24公顷。
大力推进,提升园林绿化水平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园林绿化和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紧扣创建文明城市和森林城市工作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全面推进园林绿化工作,促进了城市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城市品位的有效提升。
在推进城市公园、城市道路绿化建设的基础上,我市着重抓好居住小区、单位庭院以及城市景观等绿化生态建设,积极开展单位(小区)立体绿化,努力创建“园林式单位(小区)”。目前,新建小区的绿地率基本达到35%以上,建成区绿地覆盖率和绿地率明显提高,绿化品质得到有效提升,完成惠民花园、西环小区、融侨城等12个住宅小区绿化提升;完成立体绿化7处、玉融山公园林相改造20公顷。与此同时,我市还努力提高村镇绿化水平,积极开展“绿色乡镇”和“绿色村庄”建设,新建村镇公园5个,总面积15.7公顷;改造村镇公园3个,总面积8公顷;创建特色生态产业基地4个。全市村庄居民点绿化覆盖率达4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5.6平方米。
在努力打造福清特色园林景观方面,我市依托自然资源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加快“一江、四溪、四山”城市公园建设,提升龙江两岸公园带景观,完善城市绿道建设,强化城市绿化社会化养管成果,将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文化、历史、景观进行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了显山、露水、透绿、彰文的园林特色。
在绿色通道建设方面,2006年以来,我市共建设绿化长度645.3公里,绿化面积569公顷,种植各类苗木124.3万株,累计投资16920万元。铁路、高速公路、国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到100%。通过补植修复、拓展延伸、调整提升,打造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森林生态景观,省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95.6%,县乡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达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