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商场即战场,没有硝烟,但同样有拼搏厮杀,刀光剑影。商场风云变换,身不由已,时而叱咤风云,所向披靡;时而遭遇寒流,举步维艰。
1963年出生的林坤云,原籍龙田镇友谊村。高中毕业后,做过杂工,修过钟表,跑过业务。90年代初期,他盖起了三层小洋楼,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然而不满足现状的他,又飘洋过海,远渡日本打拼,功败垂成后他又身无分文。为了生存,不得不举债经营。15年过去了,他所执掌的华坤投资集团已从一个只有两三个人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一个拥有25家酒店、20家网吧和一家包装企业公司,职工2500多人,总资产逾10亿元的多元化现代企业集团。
与如家快捷、莫泰168、锦江之星等酒店不同,这些经济型酒店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方式实现了企业快速发展,而林坤云采用以族亲、朋友、乡邻捆绑式经营,风险同当,利润共享,从而实现了企业低成本扩张。他创造了闻名遐迩的“华坤模式”,这是“华尔街”所没有的融资方式。据统计,截止2008年1月,华坤的业绩已经排在湖北省首位,他成了旅游宾馆业界窜出的一匹黑马。
商海不相信眼泪,林坤云如何挖得第一桶金,怎样的失误令他身陷窘境,他又是如何举债经营,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浮浮沉沉的商海,林坤云演绎了怎样的人生创业传奇?
创业屡屡受挫 彷徨痛苦中求生路
上世纪60年代,福清还是个有名的贫困大县。林坤云家里有兄弟姐妹9人,他排行老五。林坤云的父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一年到头“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劳动,却没有多少收成。
回忆起当初,林坤云苦笑着说:“十几张嘴靠着两个劳力挣工分吃饭,家里经常是揭不开锅。一件衣服,老大穿过了,传给老二,再传给老三,直到衣服破得实在是无法再补了才扔掉。”说到这里,林坤云非常感谢父亲母亲,因为他们不管多苦多累,都坚持要送儿女去念书。1981年7月,林坤云高中毕业了,在那个年代,在福清乡下,他可算是个“大秀才”了。“多读了几年书,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创业帮助很大。”林坤云感激地说。
18岁的林坤云一表人才,血气方刚。1981年夏天,经人介绍,林坤云到永安县一家火电厂做工,一天的工资是1.36元。1982年,林坤云回家过年时,把一年多挣得的400多元钱全部取了出来,花16元买了套西装,花19元买了双皮鞋外,剩下的钱一分不少地交给了母亲。为了赚到更多的钱,1983年春节过后,林坤云没有再去电厂上班了,他在村里开了家钟表修理店,可没多久,便关门了,原因是村里的修理店开得太多,他认为做这档子生意只能糊口。林坤云正想着寻找新的出路时,江镜、江阴一带出现了一批树苗种培植场,林坤云就到江镜镇一家种苗场当起了业务员。他每天扛着一捆小树苗,挨家挨户地上门推销。6年多时间,他跑遍了全国各地,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自不必说了,吃闭门羹和挨白眼也是“家常便饭”的事,脚起泡又磨破,直至脚板上长出一层厚厚的茧,这些都见证了他的艰辛,历练了他的心智。多年后的今天,林坤云回忆起这段岁月,仍感慨万千。“那些年的经历,让我熟悉了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了解了各地的供求信息,增长了才干与胆识,成为我今后发展的弥足珍贵的财富。”
6年多的苗种推销,林坤云已积累了一些钱。1988年,他盖了栋三层小洋楼,手上还剩下10多万元钱,他已率先步入“小康时代”了。然而,随苗种场的增多,这原本就很薄利的行当,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林坤云的种苗业务也变得举步维艰,他索性放下业务,在家里无所事事的呆了半年。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第一批福清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踏上日本的国土,1992年4月,林坤云拿出全部的积蓄,也踏上了去日本的征程。林坤云先是在一所日本学校学习日语,一边读书,一边打零工,1994年秋的一天早上,几个警察以“非合法打工为由”将他送上了回国的飞机。
林坤云为了出国,把家里的钱花得精光,回来后,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眼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消瘦,女儿和大儿子又到了上学的年纪,他心急如焚。人穷志短啊,这时的林坤云经常足不出户,因为他怕碰到熟人,被人取笑。有一天,他的姨妈说:“坤云,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不如你到我的工厂里拿些胶带去跑跑,或许还能赚点钱。”林坤云动情地说,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里,正是有了姨妈的帮助和指点,我才渐渐地走出了迷茫和彷徨。
举债经营胶带 小作坊闯出新天地
1995年秋,林坤云从姨妈的工厂提取了货值10万元的胶带,又向亲友们借了10多万元,重树信心开始创业。早年跑苗种时,他经常去武汉,林坤云心想:“武汉地处全国的中心位置,南来北往的人多,人多的地方总是有生意做的。”
经过两批试用,林坤云赚到7000多元,更让他开心的是拿到了这家公司每年300多件的订单。得到名牌企业的认可后,林坤云就以此为“招牌”,向其它企业进行宣传推介。这招还挺管用,没费什么口舌,就有不少企业跟他们签下协议。这些企业用后觉得质量不错,又主动向同行推荐。1999年,他们的封箱胶带卖进了湖北省内13家大小烟厂和开发区的几家知名企业,产品一时供不应求。这年底,林坤云在东西湖吴家山台商投资区买下十几亩地,盖起了厂房,招聘了90多名下岗职工,一个粗具规模的工厂形成了。
携乡亲投资旅馆 武汉业界跃出黑马
胶带生意越做越大,林坤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他寻思着投资新的行业。走在大街上,林坤云回想起从前在日本一家旅馆打工经历,日本旅馆业的管理和服务方式他很熟悉。林坤云开始进行市场调查,他在全国各地跑了两三个月后,渐渐有了新思路,他想,每年这么多南来北往的人经过武汉,他们得吃得住啊,于是投资酒店业的想法渐渐浮上心头。说干就干,2002年,林坤云自筹1000万元资金,在吴家山买了块地,建起了第一个约5000平方米的华坤平价旅馆。酒店按三星级标准装修,但把客人入住标准间的费用控制在130元左右。酒店开张后,温馨快捷的服务、良好的环境得到了广大顾客的认可。首家旅馆经营的成功,使林坤云信心大增,2003年7月,他大手笔在武汉三镇买下几栋楼房进行装修,并在随后的两年内,以首家旅馆的成功模式,快速复制出10家,员工达到600多人,其中有6家旅馆拥有产权,实现了企业的低成本扩张。
华坤平价旅馆比一般三星级酒店便宜上百元,低价格就必须有低成本作支撑,为了节省费用,旅馆尽量雇佣下岗职工做服务员。谈起生意经,林坤云介绍说:“下岗工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负责、稳定。酒店用品由公司统一采购,竞价选择。而最能省钱的办法是找到开店的好地段。平价店不可能开在黄金地段,但又必须在人流量大的地方。吴家山店就是选在三条大马路交会的地方,而且这里已经是工业、物流集中的地方,来往的人很多,地价却比市区低很多,所以生意相当不错。”
“开一个店,火一个店。”林坤云想尽快抢占武汉三镇经济型旅馆的市场,但随着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张,林坤云手上的流动资金越来越紧张。这时,当年与林坤云一起去日本打拼的同乡陆续回国了。他们在国外多年,手上都拥有或多或少的闲钱,苦于找不到可靠的投资项目。林坤云得知这些后,把他在武汉经营旅馆的情况告诉了同乡,并鼓动他们到武汉一起投资。老乡们实地察看了他的酒店后,对他的管理能力没什么怀疑,但投资旅馆是个回报期长的行业,大家对以后的监督管理仍然有所担心。于是,林坤云提出了“不控股管理”方案,即公司的经营、账务由每个酒店具体投资的股东负责,总公司派检查组巡回监管。“这种模式打消了投资者最大的担忧,明知有投资前途的生意,又不怕资产失控,大家当然乐意投资了。”后来成为他的合作者的福清老乡秦梅棋女士说。
林坤云的这种模式吸引了很多老乡与他一起投资,旅馆一家接一家开张了,最快的时候,一个月开3家。林坤云说:“那段日子,我们几个人整天忙着选址、建设、剪彩了。”如今,华坤旅馆已在西安、北京各开出1家旅馆,在武汉开出27家旅馆,20家网吧。谈到将来的发展,林坤云说,他们已与龙田的友谊包装总公司达成共识,在武汉市蔡甸区已置地100多亩,建一个现代化的包装公司。他们还计划在武汉建一座五星级饭店,作为“华坤”在武汉的旗舰店,然后再向周边地区扩张。
筹建异地商会 凝聚福清哥力量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因为酒店工作的需要,林坤云广泛接触到在武汉的福清老乡们。在交流中,他听到很多生意场上的抱怨,有的想发展却贷不到款,有的跟别人发生纠纷难以解决,有的因事务缠身或不熟悉法律条款,眼睁睁吃哑巴亏等等。林坤云提议要在武汉成立福清商会,这样可在乡亲们有困难时帮一把。
可成立商会又谈何容易,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副省级城市,而福清只是一个县级市,在武汉成立福清异地商会,这没有先例啊!恰好在这时,家乡的党委政府十分关心异地商会的建设,还派出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到武汉协助在当地成立福清商会。2005年8月份,市统战部、市工商联的负责同志冒着酷暑赶到武汉,与武汉的相关部门协调,与在武汉的融籍乡亲协商。18天后,“武汉市福清商会”终于获批了,这也是武汉市民政局批准注册成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第一家异地商会。
成立商会的手续获批后,但筹备工作却十分繁杂。“到相关部门去协调商会成立的事,又像是做了回销售,靠的是真诚和实力去赢得别人的尊重。”林坤云说,“据我们不完全统计,在武汉城市圈内创业发展的福清乡亲将近5万人,投资总额达500多亿元,其中投资百万元以上企业超过300家,投资亿元以上企业有20多家,每年缴纳税收在5亿元以上,还为当地提供了数万名的就业机会,福清哥的力量不可小觑啊,我们一定要把商会办好。”
林坤云在武汉并不是生意做得最大的福清人,由他牵头能不能把大家召齐,特别是那些资产几十亿的大老板愿不愿入会,当时大家心里都没个底。林坤云办商会的诚意,一点不比他做生意时差,担任副会长的王征祥介绍说,2005年8月份,他与林坤云从东西湖赶到光谷,和老乡叶子生谈入会的事。车子出门不到10分钟,空调就坏了。8月的武汉,气温常常在
从2004年10月启动筹备工作,到2005年年底举行商会成立庆典仪式时,林坤云靠的就是这样一家家地拜访,硬是发动了100家企业入会。冲着他的信誉,大家一致推举他当首任会长。商会成立后,林坤云一边忙着商会的事,一边还要打理自己的生意。他想,商会是凝聚在武汉福清人力量的平台,他要把这个平台建设好,为更多的福清同乡谋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