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本埠消息 >> 正文

渔溪镇建新村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绘就库区发展新画卷

2025-04-11 10:34:15   来源: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何晓丽

1970年,福清县委为缓解农业用水难题,启动渔溪镇建新水库建设,长岸、贤升、秋林3个自然村53户318名村民不计得失,集体搬迁,支持工程建设。近年来,建新村以“双承诺双满意”为工作理念,深化“建新·践心”党建品牌,通过实施“双百整治”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实现了从移民安置点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的跨越式蜕变,生动诠释了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党建领航 打造共富共荣的库区优村

建新村党支部围绕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持续深化“建强堡垒”专项行动,通过打造“建新·践心”党建品牌,创新推出“两张网·两清单”党建工作模式,进一步织密“党员人才网”和“村事互联网”,并列出“党员服务清单、群众需求清单”,要求干部践行“双承诺”,铸就群众“双满意”。

2024年以来,该村通过“村事互联网”广泛收集村民诉求,并聚焦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筹措库区移民帮扶、乡村振兴发展的资金,共盘整总投资2450万元,涉及水利设施、人居环境、文旅产业等5类16个子项目,引导党员干部认领水系治理、环境保护、平安建设等服务岗位,先后共有12位党员参与重点项目领办,30位党员认领服务岗位,共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5个。

产业领跑 打造特色发展的库区富村

建新村党支部创新党建模式,将荒置林场转化为集党性教育、产业振兴、生态保护于一体的发展引擎,在该村郁郁葱葱的林海中打造一个党建综合体——“龙眼公社”,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生态致富的特色路径。同时,牵头组建“红色智囊团”,以金融活水“浇灌”生态产业,通过创建“诚信村”,获得1700万元专项贷款,建成2000亩龙眼标准化种植基地;联合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机构,成立福清龙眼科技小院,引进10余个优质品种,构建“智慧物流+电商平台”销售体系,推动龙眼年产值突破千万元;在党建综合体打造原产地体验馆,通过直播带货、沉浸式品鉴等,提升渔溪龙眼品牌的附加值。

该党支部还推行党员河长制,投资532万元建成生态污水处理站,让14家鳗鲡养殖场实现尾水零排放。如今的建新村,党建阵地与生态空间深度融合,红色动能持续转化为发展势能,“龙眼公社”年均接待研学游客约1000人次。

建新村还抓住文旅发展机遇,以“山水林田”为基底,深度融合龙眼产业与乡村旅游,以“文化展示、田园观光、生态休闲、研学教育、康养旅游”为一体,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同时,搭建“宝丸露营地”(如右图),进一步提升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水平,推动龙眼体验区、螃蟹瀑布景区、秋下山步道、龙眼古树公园等文旅项目建设,不仅完善了村庄基础设施,提升了旅游接待能力,还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逐步形成从种养结合、品牌打造到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的完整产业链条。如今,该村已成为一个集自然美景、文化底蕴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品质旅游目的地。

多维共治 推动平安和谐的库区美村

建新村党支部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通过“党员带头议”“群众共同商”方式,订立8项16条村规民约,并组织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乡贤说理会,充分用好“榕树下”“廊亭上”“庭院里”等场所场地,优选打造“党小组之家”“厝边议事点”微型阵地13个。同时,将定时定点的“党群议事”改为灵活便利的“邻里说事”,让“微阵地”解决不了的问题,提级到网格和村委办理,真正做到“小事不出微阵地,大事不出村委会”,实现了20年“零上访”的亮眼成绩。

建新村党支部还实施“红色根系工程”,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科学划分4个红色网格,建立网格党小组,每个党小组推选出3个党性强、威望高的党员作为中心户,每个中心户负责联系2位五星户,五星户联系13—15个家庭户,通过党小组抓党员,党员联系户,形成五级网格责任田,累计收集社情民意超350条,化解邻里纠纷58起,开展政策宣讲68场。目前,该村已成功获评市级“平安建设示范村”。

此外,该村党支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组织优势赋能绿色发展,通过支部领办、党员参办,先后投入425万元,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程,由党员认领整治任务,进一步清除“脏乱差”边角,打造“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治理线”的绿色发展样板。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