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福清要闻 >> 正文

乡村风景“美如画” ——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翁允赟、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林忠

2025-01-03 19:47:25   来源:福清融媒体中心  

“十四五”期间,我市坚持用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特别是今年以来,在特色产业园区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方面都取得长足进步,一幅产业旺、生态美、机制活的乡村振兴图景正在玉融大地铺陈开来。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翁允赟、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林忠。

13.9万亩

丰收之歌唱响希望的田野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农业增产增效,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十四五”以来,我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田实行水、土、田、林、路的综合治理,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

“2019—2024年,我市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13.9万亩,顺利完成每年粮食产量10.8万吨以上的任务,有力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与此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产业效益、社会效益不断外延。”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翁允赟介绍说。

在江镜镇,当地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筑巢引凤”,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截至目前,共流转土地3.4万亩,打造“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引进利农科技、星源农牧等农业企业20多家,设立家庭农场20多家,建成2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周边农户1000多户就业,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

海口镇则以高标准农田为载体,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精品。在三华公司2000亩农业种植基地上,艺术稻田、水果采摘体验、农耕文化展示等现代休闲农业蓬勃发展,每年吸引近5万人次前来观光、体验、购买农产品。

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有力推动了我市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目前,全市建设有千亩以上设施农业示范基地9家,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6.62%。

宜居宜业宜游

福清乡村游火出圈

从最初的大姆山草场到霍比特小镇、树下餐厅、飞牛集市、“草厝山林湖”五环生态步道……近年来,南岭镇为游客们呈现出一道道全域旅游“大餐”,以“美丽乡村”带动了“美丽经济”。2024年1—10月,南岭镇接纳游客约45万人次,全镇财政总收入突破1.4亿元。

乡村游爆火的背后,离不开我市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扎实推进。翁允赟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福清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工作目标,通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农村建设品质提升暨乡村建设等系列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不断巩固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基本实现“河道水系干净、房前屋后整齐、环境卫生优美、管理制度健全、人居环境宜居”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目标,加快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以来,我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持续深化乡村建设行动,积极推动“五个美丽”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建设美丽乡村庭院316个、美丽乡村微景观145个、美丽乡村小公园(小广场)32个、美丽田园6个、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2个,总任务完成率达133.24%。其中,江镜镇南宵村美丽田园和南岭镇吉岚村残墙花园微景观成功入选全省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案例。

六大特色园区

锻造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

小小一粒花蛤,成就一个大产业。花蛤育苗产业遍布福清沿海乡镇,并诞生了全国最大的花蛤苗种示范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福清花蛤苗养殖面积约10万亩,年产值在10亿元~15亿元,由此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条,惠及十几万农民、渔民,已成为乡村振兴中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福清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不断完善农村的产业结构,坚持以特色园区带动产业振兴,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打造了枇杷产业园区、花蛤育苗产业园区、蛋禽产业园区、生猪产业园区、鳗鲡产业园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区等六大特色农业园区,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翁允赟告诉记者,为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福清走出了4种不同的发展模式。一是龙头引领型,以天马、星源等一批龙头企业为引领,通过土地流转发展集约化农业生产,带动周边农民增收;二是品牌赋能型,从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入手,打造“东张蜜柚”“一都枇杷”“三山花蛤”“高山山羊”“渔溪龙眼”“福清白对虾”等6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三是文旅融合型,依托海丝侨乡、石竹梦乡、黄檗文化等特色资源,促进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等产业,打造“依山、城郊、滨海”三条休闲农业产业带,培育一都东关寨,南岭食菜厝等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四是土地整理型,因地制宜做好土地文章,助推农业增值提效,实现乡村美丽、村民富裕等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内畅外联

沿途美景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产业路”“致富路”“文旅路”……“十四五”以来,福清农村公路不断提档升级,2022年福清市被授予“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乡村里的美景和产业不断被看见,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顺畅。

“四好农村路”如何建?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林忠给出了“答案”。近年来,福清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四好农村路”作为改善民生、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重大举措,加快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十年来共新改建农村公路360公里、提升改造1160公里。特别是在农村公路“白改黑”领域创新引入“高模量超薄沥青罩面技术”,并实行“建设养护一体化”新模式,为全省农村公路品质提升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福清样本”。

农村公路建成后,如何管护?林忠说,福清深入实施农村公路“路长制”,建设市级农村公路智慧化管理监督平台,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公路“一路一档”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建立智慧巡查新模式,汇聚起福清农村公路交通数据库体系,为农村公路管护插上了数字之翼。同时,推进科技治超,先后建成元华路车辆路面动态检测技术监控点、交通公安联合治超站镜洋站,并在此基础上于主干道逐步增设车辆路面动态技术检测监控,形成“1站8个点”科技治超新体系,科学规范管好农村公路。

路建成了,养护也到位了,但是怎么样用好、运营好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林忠介绍,福清市将建设提升“四好农村路”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先手棋”,积极争创全国城乡交通一体化示范县,进一步完善站点设施,整合运力资源,目前438个建制村均已实现“村村通班车”。同时,着力构建福清“1+5+N”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推动邮政、快递、电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资源整合与共建共享,打通农村寄递物流“最后一公里”。

穿行在绿水青山间的农村路网,不仅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也畅通了一都枇杷、渔溪龙眼、沙埔鲍鱼等农水产品“走出去”的通道,盘活了大姆山、南少林、罗汉里等文化旅游特色资源,带动了福清全域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乡村公路,农村饮水安全同样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我市持续巩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成果,持续完善从源头到水龙头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保障老百姓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截至目前,城乡供水项目惠及全市76万农村居民,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体化供水目标。

乡村天地阔,振兴正当时。站在新的起点上,玉融大地的乡村振兴主战场将持续迸发出勃勃生机,把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将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让更多产业兴旺、环境宜居、农民富足的乡村踏歌而来。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