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与鼓浪屿一样步步是景、美不胜收,能观海上日出日落,还能看到海市蜃楼;
■ 她比鼓浪屿历史积淀更深厚,一座庙三朝皇帝赐封过,就连一条小溪也是朱熹起的大名;
■ 如果说鼓浪屿是钢琴之岛,那么这里则是书画之乡……比起旅游胜地鼓浪屿,这里的村庄静得能听见风的声音,干净得寻不见一丝纸屑,就连海边的海漂垃圾池也盖得极漂亮,里面还挂着一幅写着“自强”二字的书法作品,同行者说:“这是全世界最有文化的垃圾堆。”
这周二上午,记者与新厝镇宣传委员陈春利等人一行,沿着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海堤进村,海堤的一侧是浪花飞涌的大海,海堤另一侧依次是海湖、蛏田、湿地相间的岸线,古今侨厝与古寺古庵连绵的村落,间或是花圃、画廊、小桥、曲径,村落沿着山势从低往高处铺陈,有莆仙风格的翘角厝,有福清味的红砖厝,有平潭味的石厝,还有西式的洋楼,层层叠叠,一眼望去就像村里人最爱画的山水图。
村中现保存有40多座古厝,随便叩开一间房门,都能听到或远或近的一个与海上丝路有关系的故事;随便抚摸一把雕漆大柱,精美础石透出它久远的年纪。
■记者 刘琳 陈坚/文 杨勇/摄
独特的海神信仰:千岁昭灵庙有三尊海丝神
远看昭灵庙谈不上雄伟,但走近昭灵庙能感受到处处神奇:门前大埕是由鹅卵石铺砌的,人们用黑色的石在一片淡红色石中砌出了一个驾着祥云腾跃的麒麟。守庙的王贞华说:这大埕是宋代建庙时铺的,1000多年来依然色彩分明,麒麟没有掉损过一角一鳞。用他的话说:是因为这座庙保佑了古今太多中外商船航行世界的平安,也保佑了福清人、莆田人闯荡世界的成功,积德所就。
昭灵庙建于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原名“赵仙师行祠”。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宋高宗赵构亲赐“昭灵庙”额。
昭灵庙供奉的三尊神皆与海丝文化有关。
昭灵庙中厅供奉的是赵昇真君。据宋《三山志》载:古老相传,昔赵仙师乘铁舟到此,之后舍舟登陆,现在海边还有古舟痕。之后,憩于磐石,今有柱杖步履在。梁克家还特别记道:“陟而北,留巨迹鹿踪于苍石上”“步石而成,独迹可尺有二许,今在庙中。许难诗:玉鹿带符来月苑,铁船拥旆下星河”。“天禧元年,邑人高赟率众为立庙。”
据说,拜赵昇真君极灵,《三山志》载:“言其窒溪流,易平岗,捍涛,致雨,护饷,弭兵,有功在民,无德不报。”也因此,宋代多位皇帝为之加封:熙宁十年(1077年),宋神宗封“保禧真人”;绍兴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加封“妙应”;乾道三年(1167年),宋孝宗再加封“普祐”。
对昭灵庙颇有研究的村委王文珍对记者说:我们这里古时即是天然的避风港,往返海上丝路的中国商船多来此驻泊,请赵昇真君神保佑自己化波涛巨浪为平路,香火一直很旺。
昭灵庙东厅供奉的是达地圣侯。江兜村多姓王,明末,南安人王严清因故乡贫困,带着五个儿子一路沿海北行,至昭灵庙处认定此处是福地,遂定居于此,造船捕鱼,并为过往商船与行者提供服务。
几年后的一日,闽南同乡秀才王达地带着书童进京赶考,因口渴让书童寻水。此时强盗而至,抢走了王达地的盘缠并将之推下山崖。书童取水归来,救下受伤王达地。
主仆二人乞食北行,王达地伤势愈重,行至江兜村,王严清将秀才主仆二人接回家中,悉心照顾,并倾之所有给秀才做赶考盘缠。
王达地得进士后知恩图报,寻到王严清赠之黄金,让其围垦造田,建造庙宇。庙成,王达地染病不治,王严清梦见王达地在昭灵庙里为神,醒来后即舍银塑一白脸王公,号达地圣侯,恭奉庙中。王严清临终之时,嘱儿孙世代供奉,遇事定能化险为夷。
江兜村王姓皆王严清后人,王文珍即是其第十六代孙。他说:“先祖深谙热心助人必能得道多助,得道多助自然能化险为夷。”江兜王氏世代下南洋,走前必至昭灵庙达地圣侯神像前点上一炷香,带上香灰闯世界,多衣锦还乡。王文珍说:你帮人,人自帮你。自然朋友遍天下,处处能安身立业。
王严清第十七代孙、江兜村党支部书记王武林,那天也一同去,听至此,也说:“这就是海上丝路能畅通世界的道理,互惠互利嘛!”
昭灵庙西厅供奉的是柳金圣侯。柳金圣侯即为金将军与柳将军二尊神像的合体。金柳二将军即“顺风耳”与“千里眼”二神,两尊神本应分别供奉于主神两侧神龛,但在昭灵庙罕见地合二为一了。王文珍说,明清时,江兜村及周边的人赴海外必背一尊柳金圣侯小神像,认为在海上航行既要有顺风耳也要用千里眼,往返商船进庙也多背一尊柳金圣侯继续踏海。
厦门大学教授王荣国曾多次来昭灵庙考察,他认为:江兜村昭灵庙是极其珍贵的宋代海洋性神灵信仰的庙宇,是宋代海洋贸易重要交通遗迹。
独特的航标:昭灵庙前海中有座鹭岛
一直到清朝末年,昭灵庙大埕前即是大海,往返中外商船有两座航标,一座是昭灵庙,一座即是鹭岛山。
鹭岛山极美,位于昭灵庙前大海中,本名卢焦山,由奇岩怪石组成,左看如岛,右望如礁,不同角度望去可像多种动物,岛上绿树苍劲,景物独异,自古即是中外商船避风之处。海上航行者,见天呈台风象,即拼命往此驶,望见鹭岛山即长舒一口气:平安了。于是靠着鹭岛泊船,趟水或游泳至昭灵庙,拜神,把酒,有时还登上村中草堂山,到朱先生书院听教书先生讲书……久而久知,人们将鹭岛山视作“平安山”。
独特的海洋民俗:赵公酿酒风与元宵头尾厝
每年农历六月初十,是昭灵庙主神赵昇生日,村民集中于昭灵庙,把酒为赵公贺寿。
农历五月底、六月初正值盛夏,酒易酸,此时正好台风而至,天降温,酒味正好。人们将此风称作“赵公酿酒风”。史料记载:每到出现“赵公酿酒风”,“渐商常侯以为便”,海船泊于卢焦石周围,上岸候风,必到昭灵庙行香,祈求乘“铁舸”浮海并能“捍涛”的保禧真人赵昇保佑。昭灵庙中间神厅“铁轻浮海度迷津”的联句,庙内立柱的“恩膏敷四境,民康物阜着枝鞭;道法备当躬,海阔江长浮铁片”的楹联即是最好说明。
每年正月初四,江兜村各房要选一长辈到庙来,凡抽到“福”字即为头座福厝,抽到“寿”,即尾座寿厝。两厝元宵节要张灯结彩,办文武宴。
正月初五,抽到头尾厝的人家要合家出动借古董,张贴庆祝标语和插彩旗,请民间高人来办文武宴。文武宴很隆重,大厅上每桌要摆五盆、十二碗、三十六碟,还要放用猪心、猪肝、鸡、鱼等拼成“五凤”宴和用彩珠排列成“庆元宵”等字样的拼盘,还要用花生、芋头、香菇、蚕豆等油炸后拼成《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书中人物的肖像,并在长方桌上摆列三十六碟用面粉、贝壳着色制的海产品、水果等各种模型,寓意丰衣足食,年年有余。
昭灵庙前广场上搭起一座高6米的木塔,作为燃篝火之用,头座与尾座人家门前也要搭中型木塔燃篝火,全村各厝都要放鞭炮燃篝火祈求平安。晚上八点,点燃木塔后游神,直到次日下午海潮上涨时结束。
古时,往返商船常有意选正月初五停泊于此,参加头尾厝活动,寻找亲情,祈求平安。此民俗延续此今。
也正因此,王荣国教授说,存于江兜村的海洋性宗教信仰与古迹,“是至今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海洋商业航线(海上丝绸之路)途中停泊点与候风处……显得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