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侨乡报-福清新闻网7月27日讯(记者:滕端钦) “现在我们村里办红白事,都是按照乡规民约,既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还树立了勤俭节约的好风气。”谈起现在农村习俗的变化,城头镇大厝村村民陈乃洪高兴地说,这些都是镇村两级倡导移风易俗带来的新变化。
陈乃洪说,原先,村民们料理丧事所需的毛巾、香烟、花圈、乐队、抬棺队伍等费用起码要花10多万元。结婚的排场更讲究,酒过半巡后,喜家的亲兄弟、堂兄弟等都要出来敬酒分香烟,仅这项开支有时都好几万元,而且很多人爱攀比、讲排场,条件不好的村民经济负担非常大。为倡导文明新风尚,大厝村大刀阔斧向歪风陋习采取行动,但起初许多村民都不理解,认为“我家办事花的是自己的钱,关你什么事”,导致移风易俗工作一度难以开展。
“只要敢做敢当,没有办不成的事。”大厝村党支部书记陈吓全说,去年10月份,该村通过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将操办红白事的标准形成新村规民约,并张贴公告,声明自今年1月份起开始执行。村两委干部和老人会成员也经常分头深入村民家中,宣传改革的好处,倡导他们简办红白事。
“今年正月初三,我们村有一户富裕家庭的老人过世出殡,这是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关键开端,村民们都看着村两委和老人会怎么处理。当时,我们就上门要求他们将毛巾等物品收起来,不能发放,并向村民们讲解殡葬改革、摒弃陋习的好处和重要性,得到大家的认同。”陈吓全说,该村还将正月初二上丧属家中串门祭拜时的发香烟、桔子的习俗也都改掉了,如今这些改革都得到村民们认同和支持,不用上门制止,村民都能按章办事了。
在城头镇五龙村,移风易俗工作也遭遇过这样的考验。老百姓都在看干部们怎么做,能否以身作则。五龙村村民陈宜标是个老党员,2013年,他的90多岁的老母亲去世出殡成了该村实施殡葬改革的第一例。陈宜标带头简办其母亲的丧事。随后,村支书陈祥忠也从简操办了其父亲的丧事。这时,村民们议论开了:“他们有钱也不操办,不是没能力。”“不大操大办,也不觉得没面子。”事后,五龙村老人会还订制了送葬佩戴的白花,免费提供村民使用,之后再回收。看到移风易俗好处多,村民们也更加拥护和支持。
据了解,近年来,城头镇着力解决群众“硬撑面子”的问题,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摒弃陋习,养成文明节俭、健康向上的消费观。一是要求各村组建移风易俗队伍,成立红白理事会,由村支书担任红白理事会会长,吸纳一批热心公益事业的老党员、老干部成为理事会成员,倡导文明新风尚;二是订立“新规范”,对婚丧等事宜的操办流程、标准要求作出明确规定,并将其写入村规民约,实现制度上墙公开;三是通过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画、制作移风易俗宣传栏、广播“村村响”等形式和载体,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厉行节约;四是注重典型引领,把执行移风易俗作为党员干部评优评先的前置条件,通过评选、表彰、宣传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让群众自觉移风易俗。
城头镇党委宣传统战委员倪秉良说,该镇将继续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落实移风易俗制度措施,让更多的群众摒弃陋习,支持移风易俗工作,树立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