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泉查看枇杷圃内枇杷的生长情况。
特晚熟的“香妃”。(受访者供图)
特早熟的“三月白”。(受访者供图)
福州晚报讯(记者:马丽清)眼下正是枇杷成熟的季节。位于福清一都镇的百亩枇杷种植示范园里,引进的15个白肉枇杷新品种接连挂果。从特早熟的“三月白”“白雪早”,到特晚熟的“香妃”,新品种大规模推广后,当地的枇杷采收期将延长一个多月。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首席专家郑少泉是这些新品种的培育者。30余年来,他和团队一起丰富枇杷基因库,壮大枇杷家族,打造“枇杷王国”。
600多个品种丰富枇杷基因库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晋安区的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这里是全国最大的枇杷基因库。枇杷树上满是果子,有的成熟得早,闪动着点点金光。
“你看,像这款小个枇杷,果子只有黄豆大小;这款枇杷表面摸起来光亮无毛;这株枇杷树才刚开花……”郑少泉带着记者穿梭在枇杷圃里,如数家珍。
我国枇杷种质资源丰富,共有15个种。这片枇杷圃就保存了12个种,800多个品种。这是省农科院五代人花了近50年时间才搜集到的,郑少泉是第三代。
“这些都是野生植物,每一个品种都来之不易。”郑少泉说,野生枇杷树多长在深山丛林间,踪迹难寻。他们只能在文献和当地农户的描述中,寻找蛛丝马迹,而后进山搜寻。
深山丛林间藏着许多未知的危险,搜寻过程很是艰辛。一次,郑少泉和同事到海南五指山寻找“台湾枇杷”。郑少泉专注挖苗,不小心掉队了。当他正要起身追赶同伴时,发现头顶上聚集了大量马蜂,脚下还有大片的蚂蟥。为了不惊动马蜂,他只能蹲着任由蚂蟥叮咬,双脚至今还留着伤疤。
他的足迹遍布云南、海南、贵州、四川等地的偏远乡村、深山丛林,搜集到了600多个枇杷品种。“剩余3个种也已找到,正在进行入库鉴定。”郑少泉说,他们利用基因库资源培育出枇杷新品种(系)20多个,其中10多个已示范种植和推广应用。
精选好基因壮大枇杷家族
枇杷在福州地区广为种植,采收期、销售期集中在每年的四五月。
“要让果农的枇杷卖出好价钱,就要避开高峰期,拉长销售期。”郑少泉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培育不同成熟期的枇杷成为团队的目标。
枇杷有红肉、白肉、黄肉之分。白肉枇杷肉质细嫩、清甜、风味浓郁独特,是枇杷中的极品。它也有缺点,果小、可食率低、不耐储存,市场上缺乏不同成熟期的品种。
20多年来,郑少泉带领团队选育熟期配套、优质、大果的白肉枇杷新品种,如特早熟优质大果白肉枇杷“三剑客”的“三月白”“早白香”“白雪早”,特晚熟的“香妃”等,一步步壮大枇杷家族。
“双亲”基因好,后代才会优秀。在“三剑客”的选育上,郑少泉选择了具有早熟基因的“母亲”——“早钟6号”和具有优质白肉基因的“父亲”——“新白2号”进行杂交育种。说起来容易,可他光是寻找其“父亲”,就花了11年。2018年,“三月白”“早白香”“白雪早”通过省级科技成果评审。
郑少泉说,以福州为例,特早熟的“三月白”等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成熟,特晚熟的“香妃”采收期可持续至6月上旬,相当于枇杷采收期延长一个多月。而在四川等地,采收期最长可以延长半年。
郑少泉的团队是果农的“智囊团”。近两个月里,他们辗转福清、莆田、四川泸州、云南屏边苗族自治县等地,为果农提供技术指导。
特早熟的“早白香”。(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