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园内的野生菌类。 沈淑婷 摄
连日的雨水,让不少市民觉得烦恼,但对于一些植物来说却像“催生剂”。最近,有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在厦大、环岛路、植物园,在大树上、草丛里、河道边,蘑菇生长茂盛,有的小巧精致,也有个头不小的,有的“素颜”像小白裙,有的则色彩鲜艳。有人好奇,这些“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小蘑菇能吃吗?是不是只有颜色鲜艳的蘑菇才有毒?
阴雨天适合蘑菇繁殖
校园和野外多处可见
近日,记者走访了植物园姜目园。刚下过雨的草地上,可以看到星星点点冒出来的小蘑菇,有的像撑开的小伞,有的像平平舒展开的小圆盘,有白色的也有咖啡色的,个头都不大。旁边有市民笑称,看到这些小蘑菇就想煮一锅菌菇汤。
除了植物园,在环岛路的野外和厦大校园内都能见到蘑菇。晚报拍客翠琴说,前几天看到有人在厦大校园里采蘑菇,不过后来又都扔掉了。还有读者提供了在环岛路何厝一带拍到的蘑菇,肥厚的小蘑菇层层叠叠生长在草丛里,像小火炬。有的长在树干上,或大或小蔓延开来,长势很猛。
植物专家说,蘑菇喜欢潮湿的天气,常在雨后大量出现,近期的阴雨天气为其迅速繁殖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同时也提醒市民,野生的蘑菇不要盲目采摘,防止误食中毒。
环岛路一带的野生菌。 翠琴 摄
民间鉴毒方式不靠谱
一旦误食要立即就医
从事食用菌研究三十余年的郭翠英说,厦门雨后常见的野生菌中不少是伞菌,造型精巧可爱,有些人忍不住好奇采摘,但这样做不安全。
“民间有不少土方法用来辨认菌类毒性,比如有人认为形状奇怪、颜色鲜艳、盖上长刺、气味刺鼻的是有毒的,还有人相信跟大米、银器同煮后变黑的是有毒的,其实这些说法都不靠谱。”郭翠英说,从专业角度来说并不建议市民采摘路边或树上生长的野生菌。
郭翠英说,还有的市民明知有些野生蘑菇有毒,但存在侥幸心理,先采摘少量蘑菇试着食用,没有出现中毒症状就认为可以吃。“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有些有毒的野生菌食用后并不会马上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可能一两天后才发病。”郭翠英强调,路边的蘑菇不要盲目采摘。
如果不慎误食有毒野生菌会出现哪些症状呢?综合工作经验及相关权威资料,郭翠英解释:不同菌类所含毒素不一样,误食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有的会大哭大笑、狂躁不安、四肢麻木或强直;还有的会出现大量流汗、流泪、呼吸困难等,严重的会全身发黄、出血、昏迷甚至死亡。一旦误食野生菌不适,要立刻前往医院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