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学习贯彻新思想 >> 正文

向海“做文章”生活奔小康

——沙埔镇牛峰村的致富路

2020-07-14 10:46:21   来源:福清新闻网  

向海“做文章”生活奔小康

福清新闻网7月14日讯(记者:高晶晶)住小别墅,开小轿车,闲来无事时,就到房屋前后养花弄草,与邻居闲话家常……这种惬意的田园生活在沙埔镇牛峰村已变成了现实。近年来,牛峰村的乡村小路被宽阔的水泥路取代,一幢幢别墅错落有致,屋前有塘,塘前有花,村道绿意盎然,公厕、文化长廊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

“村里大部分的小别墅是村民搞养殖赚来的钱修建的。”牛峰村村干部说,这几年,村民的腰包鼓了,乡村颜值也提高了。

牛峰村是个三面临海的渔村,近年来,村民利用得天独厚的临海优势发家致富,发展殖海带、紫菜、鲍鱼、海蛎等多种养殖,资源丰富的大海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牛峰村人。

每年的五、六月份,是沙埔镇牛峰村的海带丰收季。在村里,房前屋后、山野路边随处可见晾晒着海带,空气中弥漫着特有的海带气味。不时还有满载着鲜海带的货车往来穿梭,和路边晾晒海带的村民交织成一幅优美的劳作图景。

为了每天能收割更多海带,养殖户经常凌晨3时出海,村民将海带从海上收割回来,经由码头上的吊臂将鲜海带吊放到货车上。收获的鲜海带,除了一部分直接卖给海带加工厂外,大部分村民会选择晾晒后,将干海带卖给收购商。晾晒干海带虽然辛苦,但收入高。“晾晒海带是个力气活,还要天气赏脸。”养殖户杨永俞养殖了50亩海带,今年产量达到21万斤左右。他告诉记者,刚收上来的鲜海带,一条重量就达数十公斤。

牛峰村外的兴化湾海域水质好,盐度适中,海水营养丰富,利于海带生长。从80年代,牛峰村的村民就利用起当地优越的海洋资源养殖海带发家致富。近几年来,随着养殖技术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牛峰村的海带养殖已日渐规模化,全村100多个养殖户的海带养殖规模达到近5000亩,每亩产值约3500元,并催生了海带加工业,海带产业的发展步伐也越迈越大,成为当地海洋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虽然忙碌的海带收割季节过了,但海带加工厂里仍旧是一派忙碌景象(如右图),村民忙着给盐渍好的海带切片、切丝、打结、裁花……完善的生产线是海带厂老板杨天琋在20年前从山东学习带回来的。如今,他的海带厂规模不断扩大,加工好的海带销往江西、泉州等地,一年销售可达到3000吨,销售额达400多万。2010年,杨天琋家盖起了新房,买了新车,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像杨天琋这样的海带加工厂,沙埔镇还有几家,这不仅方便了养殖户就近销售鲜海带,还带动了牛峰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在经营海带加工之前,杨天琋作为中间商带领着村里几位小商贩做海带销售,赚点差价。杨天琋说。“那时大家一天只能赚个30-40元,海带加工厂营业后,他就开始带着村里剩余劳动力来厂子里就业,增加村民收入,一天能赚约200元。”

记者在牛头尾码头外不远处看到一处5.4亩的鲍鱼排,这是牛峰村30多户鲍鱼养殖户并联而成的一处养殖区域,这样的鲍鱼排在海面上还有几处。养殖户杨运勇告诉记者,并联养殖不进可以减少成本,还能抵抗台风等自然灾害。今年8月,杨运勇还要组织村里的养殖户一起到山东去选鲍鱼苗。他告诉记者,好的鲍鱼苗有利于养殖,养成后还能卖个好价钱。

杨运勇说,牛峰村的鲍鱼养殖从父辈就已经开始,那时候养的鲍鱼个头质地不好,销售也自然不好,要是遇上赤潮、水污染、台风等,时常血本无归。这几年,养殖户吸收了父辈的养殖经验,不断总结经验,许多养殖户成为鲍鱼养殖的致富能手。

近年来,牛峰村养殖鲍鱼年产量约500万粒,产品远销日本、韩国,年产值约0.35亿元。养殖鲍鱼成为了牛峰村民的“摇钱树”。牛峰村民们正用自己的勤劳双手,经营着现代化海产品养殖、加工……把日子越过越红火。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