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党史百年 >> 正文

热血化碧涛——陈振先烈士纪事

2021-03-19 09:07:59   来源: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范海霞

热血化碧涛

在今长乐区罗联乡蕉岭村公路旁,青山翠柏之间,有一座蕉岭烈士纪念亭。亭于1988年建成,北负牛桶山,面对笔架山,周围山川秀美,景致旖旎,是为纪念74年前牺牲于蕉岭的三位烈士而建。这三位烈士是:陈振先、陈亨光、陈清俤。中共福建省委原书记程序(即陈振芳)的手书对联“血染蕉岭山川碧,功垂龙江日月新”镌刻于亭柱上。数十载间,前来祭奠、缅怀烈士者络绎不绝。他们在此重温峥嵘岁月,将烈士的精神血脉赓续下来。

三烈士中的陈振先,别名拓夫,牺牲时年仅25岁。曾任中共福州第二市委书记,中共闽中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兼福平工委书记等职。

心中的革命火种

位于福建省福清市海口镇的斗垣村,在20世纪一二十年代是个只有一百来户人家的小渔村。这个小乡村面对大海。那无边的大海,天高云淡时广阔深邃,暴风骤雨时汹涌澎湃;涨潮时汪洋一片,退潮时滩涂无垠。赶小海的村民提着竹篓,拿着小耙,能在滩涂上捡拾些鲜美的蛤蜊和小鱼虾填补肚肠。

斗垣村民是一群勤劳、勇敢又倔强的人。夜空晴朗时,波浪轻打湿软的沙滩,浪花闪闪,涛声阵阵。然而村民们终日劳碌,无心常享家乡美丽的夜景,不可能夜夜安心听涛入眠。因为他们时遭天灾人祸,生活贫困。

1922年10月18日,陈振先生于斗垣村。年轻的父亲陈宏宇毕业于福建政法学院,勤朴刚毅的母亲夏淑琼操持家务,祖父陈国祥是一位慈祥正义的乡村医生,长兄陈振芳此时仅3岁。母亲夏淑琼虽未上过学,但她思想进步,在后来的岁月里,使5个子女都接受到初中以上文化教育,并把他们全部送上革命征途。在这户贫苦而温暖的家庭中,幼年陈振先渐渐长大。

陈振先天资聪颖。7岁时,父母凑了一笔钱送他到海口小学读书。他勤奋好学,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而且爱好广泛,对琴棋书画都有浓厚兴趣,并逐渐显露出绘画和文艺才华,因而深得师长厚爱和学友敬佩。

陈振先在父母兄长的言传身教中成长,亲历了失父之痛。陈宏宇为家乡人做了很多好事。1918年,海口镇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海啸,堤坝崩溃,几十人死于这场灾难。地方官府置民难于不顾,仍施行苛政。陈宏宇和乡亲们一起积极筹资修筑堤坝,整改河道。从福建政法学院毕业后,陈宏宇不愿在国民党政府里做事,回乡在乡村小学从教。他还发动乡亲围海造田,向滩涂要耕地,将数十亩滩涂盐碱地改造成可种植水稻的良田。

1930年,陈宏宇等知识青年发动海口群众抗“百税捐”和抵制日货运动,惨遭盐缉队毒打,胸部大片乌青,大量吐血。4年后,终因伤病不治,年仅34岁的陈宏宇英年早逝,12岁的陈振先失去严父。就在这一年,母亲夏淑琼和哥哥陈振芳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陈家也成为地下党组织的秘密联络站,许多革命同志经常出入他的家门。

热血化碧涛——陈振先烈士纪事

如今,陈家故居已被辟为革命传统教育室,授牌为福建省级党史教育基地。

陈宏宇等人的正义斗争行为,使陈家成了反动当局的眼中钉。1931年除夕,为躲避当局抓捕,全家人丢下刚拿起的碗筷躲进深山,在寒夜里度过岁末,迎来新年。反动派的种种行为,在陈振先幼小的心里种下仇恨的种子。

在革命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陈振先的思想不断经历着洗礼。哥哥陈振芳经常为他讲述红军的战斗故事,给他阅读进步书刊,如鲁迅的《阿Q正传》《狂人日记》,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家庭教育和革命书籍的陶冶,使陈振先对革命寄予无限的向往。

热血化碧涛——陈振先烈士纪事

陈振芳对他说:“如今的福清和榕城福州一样,笼罩在白色恐怖中,我们几乎天天都能从报上看到共产党人被杀的消息。但我们不要忘了国恨家仇,一定要坚定信心,只有起来反抗才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革命志向已生根发芽。陈振先经常把沙袋绑在腿上练跑步,准备长大当红军。每当革命同志来家中开会,他就自觉承担站岗放哨任务。小学毕业后,由于父亲去世,家境困难,陈振先便拜一连江师傅学画当学徒,走上艰难的生活道路。

1935年秋,13岁的陈振先加入了共青团,开始了革命生涯。因革命工作需要,这年冬天,他来到中共福清县委副书记陈金来在海口街开的“整雅皮鞋店”当学徒,以师徒关系为掩护,开展地下活动。1936年,政治上日趋成熟的陈振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迎接他的是更加严峻的革命锤炼和考验。


热血化碧涛——陈振先烈士纪事

明义中学的学运中坚1938年,16岁的陈振先已是翩翩少年。他面容柔和,富有亲和力;浓眉之下,双目炯炯有神;鼻梁挺直,给人坚毅之感;嘴角紧闭,常噙着一丝微笑。这些,都掩饰不住他的方刚血气。他要弃笔从戎。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每个进步青年都怀富仇恨之心和爱国热情。陈振先向组织申请参加新四军,北上抗日。县委领导考虑他年轻未批准,勉励他到学校学习深造,同时从事革命活动。

1938年,县委派陈振先到福清明义中学读书,并在学生中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在明义中学,陈振先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在一次县中学生科学演讲比赛中,他获得第一名。

在校内,他根据党组织的指示,积极团结进步同学,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40年,他和部分进步同学组织起来,成立“福清原野读书会”,创办《原野》半月刊。陈振先以爱好文艺、学习写作的名义参加读书会。他以“读书不忘救国,救国先要抗日”为主旨,宣传抗日主张。“激流激流,民主自由。涤荡污泥,布以新猷”,他的诗文都如此铿锵有力,词文并茂。他在《原野》上发表藏头诗:

陈兵练武,

振我中华。

先除倭寇,

再振中华。

他将姓名藏于诗中,以示抗日救亡决心。

他还以静先为笔名,在该刊发表《出嫁的前旬》《张德》等小说。《出嫁的前旬》写兰辛和润谷的爱情被封建家长破坏,兰辛被迫嫁给门当户对的陌生男人,兰辛和润谷在婚期前双双投河自尽的悲剧。《张德》写一个在前方受伤的战士,回家后被反动政府害死,其母在饥饿与疾病交织中死亡的惨景。

这类暴露社会黑暗面、充满战斗精神的作品的频频发表,使《原野》在十分艰难的环境下,愈加有声有色,影响日增。该刊发行量从200多份扩增到1000多份,发行到全国14个省市及香港、印尼泗水、印度加尔各答等地,得到各界爱国人士的关心支持。

随着《原野》影响的扩大,反动当局加紧了对该刊的打击,对读书会的监督,对稿件的严密检查,最后勒令停刊。国民党军风纪巡查团团长张树基到福清,说原野读书会是“异党外围组织”,要抓几个人。面对敌人的镇压,大家同意陈振先保存力量的斗争策略,解散读书会,分散隐蔽。陈振先也离开了学校。

琅尾杀寇 斗垣遇险

1941年4月,日军入侵,福清沦陷。陈振先参加抗日游击队,在福清、长乐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斗争。中共福清中心县委决定组建一支抗日武装队伍,陈振先为武装力量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接受任务后,陈振先与母亲等人分头联络发动家乡群众参加游击队。参加过第一次龙高暴动的骨干,以及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游击队员很快就被召集起来,几天内20多人即到位。陈振先等人将这些人带到福清阳下,编入陈金来的抗日武装。这支队伍后来被改编为福平沿海抗日游击第八中队,不久转移至长乐编入抗日游击总队。

1941年8月4日,长乐抗日游击总队接到情报:“日寇汽艇,已到玉田港,今晚潮水来后将返回营前。”

游击队立即决定挑选48名年轻力壮的队员组成“敢死队”,伏击日寇。在战前特别会议上,陈振先坚决要求参加战斗。但组织上说:

“你大哥陈振芳,自1939年北上延安参加党的七大,至今未归。家中老小都需要照顾。枪弹不长眼,战场生死不卜,你就不要去了。”

陈振先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在国难深重,民族危亡时刻,我怎能安心留在后方做宣传工作?热血男儿当身先士卒,我要和战友们并肩作战,驱逐日寇。请组织批准!”

在迫切要求下,陈振先参战了。

队伍经过动员,背上步枪,挂上手榴弹,静悄悄地从桔树林下羊肠般的田垅上前进,乘黑夜进入琅尾港南岸桔林埋伏,严阵以待。

夜色中,天空不挂丝云。一轮明月高悬在空,似乎堆着满脸笑容。附近乡村,正上演着闽戏。在维持会会长家吃饱喝足后的日军,乘汽艇进入埋伏圈却全然不知,欢天喜地地在甲板上吸烟,手舞足蹈地谈笑。

“哒哒哒……”顿时机关枪、步枪、手榴弹齐响。日军手忙脚乱,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汽艇不幸倾覆,日军深陷淤泥。日军有的被淹死,有的中弹而死。战役击毙敌酋司令田中岛等42名官兵,日军受到沉重打击。

此役是福建沿海抗日游击战争中战果最辉煌的一次战斗。参加伏击战的游击队员受到了中共华东局、中共福建省委的嘉奖。陈振先荣获抗日银质奖章。

战斗结束后,陈振先回到斗垣村家中。他与家人围坐在小院中乘凉,兴致勃勃地讲述琅尾港打鬼子的事情。当说到日军陷在淤泥中不能自拔,被当做活靶子击毙时,大伙激动地叫起来:“打得好,打得好!”

突然,三名汉奸闯进院中。为首者抓住陈振先的衣领。面对突袭,陈振先猛地站起来,衣襟上的纽扣全部脱落,他乘势甩开衣服,一个箭步冲出大门。汉奸紧追过来,“砰砰”两枪,子弹打在墙壁上。在母亲和妹妹的奋力掩护下,陈振先逃出家门,召集村民举着扁担、锄头涌过来救援。锣鼓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三个敌人趁乱逃跑了。

斗垣遇险,母亲腿部中弹,一块头皮被汉奸撕开。妹妹美英手臂被子弹打断。而射向陈振先的子弹,弹孔至今还留在墙壁上,诉说着反动敌人的罪恶,以及革命者威武不屈的意志。

省福高“驱钱运动”

1941年9月,日寇相继撤离福州、福清、长乐一带,抗日游击队化整为零分散活动。

福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简称省福高)因抗日战争搬迁到沙县。陈振先接受组织安排到省福高就读,从事学生运动。

陈振先为人正直,襟怀坦荡,才华横溢,又助人为乐,省福高许多同学都敬慕他,喜欢接近他。他热情团结进步同学,在其中宣传革命道理。借阅革命书刊,组织读书会和文艺研究会,创办学生刊物,这些都是他借以抨击反动派、痛斥时弊的载体。陈振先所撰小说《战士的血》,叙述琅尾港伏击战的精彩过程,轰动全校,大大激发了师生们的爱国热情。

热血化碧涛——陈振先烈士纪事

陈振先遗作(1944年秋)

陈振先生性仁厚,富有同情心,在自己经济十分拮据的情况下,仍节衣缩食,接济同学。湖南衡阳沦陷后,江浙一批青年学生疏散到福建。省福高接受了100多名流亡学生。这些学生,有的家破人亡,有的出身贫寒,有的身患重病。陈振先对他们关怀备至,为他们熬药、送饭,用自己的衣服给他们换洗。生病的流亡学生徐尚礼就受到悉心照料。20世纪80年代,身为教授的徐尚礼特意来福清寻找当年帮助过自己的陈振先,但他只能在烈士墓前默默志哀了。

陈振先高尚的人格、诚挚的深情感动了许多同学,大家都自愿紧密团结在他的周围。

在省福高,陈振先发动了“驱钱运动”。那时,省福高由国民党政客把持。训育长钱念文兼任三青团沙县总团部干事长,教官主任是国民党的少校军官,一般教官都是国民党的少校。总务处贪污成风却无人过问。学生意见纷纷。

一天,部分学生在宿舍义愤填膺地发表议论:

“食堂办得太差了!我们吃的是廉价的糙米饭,还掺有杂质,菜是盐巴煮黄豆。”

“总务处老是贪污我们的伙食费。应该想个办法才是!”

一位黄姓教官听见了,当场斥骂学生。学生不服,找陈振先商量对策。陈振先建议:

“我们要派代表去找训育主任钱念文,揭露总务处的问题。”结果,钱念文谩骂威胁学生代表:

“你们这些学生简直没有出息!你们谁敢越轨,电话一挂,宪兵马上就来抓人。”

消息传开,广大同学都愤愤不平,要冲进办公室揪出钱念文。陈振先对大家说:

“他们这样无理对待我们,再也不能容忍了!我们应该把要说的话,大胆说出来。”

“但我们要稳定情绪,不得冲动,让钱念文出来把事情解释清楚。”

于是,1000多名学生集中在操场上,由高三一位同学揭开学校贪污黑幕。在事实面前,钱念文理屈词穷,只好道歉。由于平时钱念文就敌视进步行为,对待学生非常苛刻,同学们早已反感。此时,愤怒已爆发,同学们异口同声地高呼:

“钱念文滚出福高去!”

狼狈不堪而又阴险毒辣的钱念文恼羞成怒,纠集一伙人密谋称“福高异党暴动”,准备打击报复。同时煽动罢教、罢课,企图进一步扩大事态,嫁祸陈振先等人,欲置其于死地。陈振先团结同学们,以驱钱为中心的斗争就这样爆发了。

在防范森严的福高,居然闹出这样的轩然大波。学潮不但轰动了社会,也震动了反动派军政当局。伪政府教育厅和伪福建军管区都在密切注视学潮的发展。

陈振先素来刚强坚定、英勇无畏,他镇定自若、坚定不移地领导大家要把学运斗争进行到底。同学们十分关注陈振先的安危,分头主动找督学揭发总务处,检举钱念文。

这时,陈振先的人格魅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民党福建省政府将福高学潮交给军管区处理。军管区段司令的儿子也在福高上学,思想进步,与陈振先有一定交情。他在父亲面前说了些公道话伸张正义。段司令到校视察后,训育主任钱念文和总务主任被撤职。陈振先领导的福高学生“驱钱”运动胜利了。

但陈振先被学校给以留校察看处分。他感到自己已被当局注意,不宜留校,经组织批准,返回福清家乡继续革命。

龙高暴动 遭敌伏捕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游击区。陈振先在家乡海口一带坚持革命活动。不久,他奉命转移到福州,在省立医学院等知识分子中开展建党工作,成立了福州第二市委,并担任市委书记,为党培养了一批干部。

1946年秋,陈振先调回闽中工作。次年春,中共闽中特委改为中共闽中地委,陈振先当选为地委委员,并任宣传部部长兼福(清)平(潭)工委书记。

不久,陈振先接受组织安排,回福清龙(田)高(山)地区准备举行武装暴动。这时,他因多年四处奔波,不知疲倦地拼命工作,已积劳成疾,患有严重肺病,经常咳血。有一次,在执行任务途中,他吐血晕倒,同行同志劝他到附近交通站休息。想到任务紧迫,他仍持续连夜奔走数十里路程到达目的地。

1947年三四月,已是春回大地,万物欣欣向荣。陈振先以顽强的意志力,紧张筹备龙高暴动。他在江镜地区发动群众,迅速组建了100多人的武装队伍,准备攻取龙高两镇,打击反革命势力。

在镇压国民党福清县党部委员陈文辉和叛徒何阿坤后,局势突变。省保安团1000多人分海陆两路,到龙高地区“围剿”游击队。由于敌我力量悬殊,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游击队实行战略转移。队员分乘3艘帆船从高山牛头尾出发,渡海去莆田,在兴化湾遭敌截击。陈振先等人得以突围。经激烈战斗,游击队员当即遭枪杀、活埋者10余人。随之全县共产党员、游击队员被抓捕一二百人,50多人被杀害,福清革命遭受严重摧残。

陈振先非常难过,坐立不安,食寝不宁。为重新组织革命力量,他立即赴福州向组织汇报情况。

1947年5月10日,陈振先在福州潭尾街尤溪会馆召开秘密会议。其时,大家都不知道叛徒已出卖他们。突然,尤溪会馆伙计、地下党员陈清俤匆匆上楼报告,会馆已被国民党保安队包围。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陈振先和陈清俤迅速打开二楼窗户,用绳子把大家一一转移。为了给越窗脱险的同志争取更多时间,二人果断扔掉绳子,迅速关窗,若无其事地坐下聊天。而保安队已冲到面前,并将二人逮捕,囚禁于福州道山路羁押所。

在狱中,陈振先遭受10多次严刑审讯,坚贞不屈,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气节。9月23日,他的一封给“敬爱的大哥及闽中全体同志们”的信,充满了对战友们的深切怀念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在信中,他这样写道:

“别来行将半年了,对于你们,我是寄以何等深长的怀念呵!”

他为自己不能和同志们一起战斗而深感遗憾:

“自别以还,反动之狂涛依然是不断地猛扑着我们……不能和你们并肩作战,这确是我一种莫大的遗憾与罪过。同志们你们能原谅着我吗?”

“羁囚此间后,先后历经十数审,当然不外是威胁、利诱与不断的迫害,这是独裁者有名的奸杀灵魂的三部曲;好在我们如今已变成了一个熟练之水手,能在海洋之怒涛下纵情游泳。”

对于战友们的牺牲,他在信中气愤地写道:

“我得到了许多同志殉烈的消息,你们该懂得它是怎样地绞痛着我创伤的心呵!妈的!反动派你有着枪与大刀,而我们却有的是血和意志,你活埋掉我们的躯体,那就更会长存了由它上面所开出了的复仇的鲜花。‘血债惟有以血来偿还’。同志们,我如今已深深地明白了什么叫‘爱’与‘恨’呵!”

字里行间都表现出对战友的一往情深和对革命的坚定信念。

他知道所剩时间已不多,便给母亲和弟妹写下遗书:

“我知道你们为了我的原故是洒下不少心酸之泪滴了,但,这完全是多余,而且是不应该的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觉得这当是我们的无上光荣与慰安。”

他坚信黑暗就要过去,胜利很快就会到来:

“请你们安心地等待着吧:度过了这冷的严冬,春天一定就会来到人间了!”

这些遗书手稿如今仍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了珍贵的革命遗产。

热血化碧涛——陈振先烈士纪事

陈振先烈士狱中遗书二封

蕉岭洒碧血

敌人在陈振先身上枉费心机,决定把他押到福清枪决。

1947年10月26日,国民党省保安队派一班人马,将陈振先、陈亨光、陈清俤3人押往福清。几人毫不畏惧,泰然自若,昂首挺胸,一路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等革命口号,高唱《国际歌》。行至长乐蕉岭,陈振先观察到有利地形,示意难友一起逃跑,猛地甩开敌人,试图冲进密林脱身。可他被子弹击中,随后几把刺刀同时刺入他25岁的身躯。陈亨光、陈清俤也惨遭杀戮。

陈振先牺牲的消息传到斗垣村,80岁高龄的爷爷陈国祥又遭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因家中大多数人都在从事革命工作,他强忍悲痛,决定亲自去蕉岭为孙儿收尸。

老人在一块捡来的砖头上,用颤抖的手写下“陈振先”三个字,就背着砖头向蕉岭走去。

金秋十月的美景已尽染英烈的鲜血。几十里山路,是多么漫长坎坷。老人赶到后,亲手抱起孙儿血肉模糊之躯,拂去黑褐色的血迹,安放好尸体。最后,将写着名字的砖头放在墓穴上。归途中,老人因悲愤与饥渴晕倒在地,幸得好心人相救。

1950年2月25日,陈振先烈士遗骸迁回斗垣村,中共福清县委写下挽联:

能精文化,能通战术,志在解放人类;

不惮威武,不为利诱,终为革命牺牲。

曾镜冰等同志敬献挽章:

昔日苦斗,敌后忘我工作从容就义,星星之火在燎原;

今朝痛悼,战友踏你血迹完成胜利,万丈光芒照河山。

远在北方的大哥陈振芳,被组织派往东北工作,在特殊的斗争时期,一别10年音讯皆无。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陈振芳得家书,方惊悉二弟振先已壮烈殉难。为此,他曾赋诗悼念:

南国雄文传千古,

烈士热血化碧涛。

此诗化用烈士秋瑾《对酒》诗句“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意思是,应该多珍惜这一腔革命的热血,将来献出它时,定能化成碧绿的波涛。《庄子·外物》载:“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是周朝的大夫,忠于祖国,遭奸臣陷害,自杀于蜀,当时的人把他的血用石匣藏起来,三年后化为碧玉。

陈振先正如苌弘一样,因叛徒出卖被捕。陈振芳用“碧涛”借指烈士流的鲜血,将掀起革命的风暴。而今回望历史,我们走过的路,不正是烈士鲜血撒成的吗?

侠骨柔情显本色

慷慨成烈死亦雄。英雄志士的形象,往往是血性男儿。然而,我以为,侠骨柔情方是英雄本色。

陈振先在狱中信中曾说:

“心妹的小宝宝可好?我很爱他哩!愿上帝祝福他,聪明的孩子!那么再见了!”

这里的小宝宝是妹妹陈辉明的孩子。在陈振先最后赴福州前,前往母亲的地下交通站,方知自己刚刚当了舅舅。陈振先欣喜地抱起小外甥问:

“叫什么名字?”

“还没有取名。”母亲答道。

“哥,你给取个名字吧。”

陈振先略微沉思,动情地说:“他爸叫一平,他就叫小平吧。”

在狱中,他留有诗句:“牢门不锁相思梦,依旧纵情恋江边。”

(《乡思》)“俯首含愁思慈母,抬头和泪向月娥。游子深囚归棹远,几时再听细哥哥?”(《中秋》)

这就是英烈的立体形象。他们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思念故乡,思念慈母,恨得彻骨,爱得深切。这是多么真实的热血男儿啊!

振先小学传承红色基因

位于福清市海口镇斗垣村的振先小学,其前身是斗垣小学。斗垣小学由夏淑琼在1953年发动华侨筹建。40年后的1993年,学校由中共福建省委原书记、人大主任程序(即陈振芳)牵头集资重建。为纪念陈振先烈士,学校更名为“振先小学”,同时成立振先教育基金会。2009年再次移址重建。

小学坐落在斗垣村蝙蝠山西侧,占地面积9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2千多平方米。校园环境秀美,教学楼壮观实用,是一座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小学。四层教学楼面上赫然挂着“尊师长,重传承,讲诚信,贵坚持”12字校训。楼门前杜鹃花丛中矗立着陈振先的半身雕像。

热血化碧涛——陈振先烈士纪事

走在校园里,目光很快就被围墙上的“红色革命文化长廊”吸引。长廊布置了革命时期地下党在海口镇走过的光辉历程、斗垣村八位革命烈士简介、陈振先在狱中书信等内容。每当重要纪念日,学校都会组织学生来倾听大人讲述革命故事,缅怀历史,致敬先烈。

热血化碧涛——陈振先烈士纪事

校长陈祖应说:“我们多年来一直坚持‘红色振先’品牌的打造。先烈们筚路蓝缕奠基立业,我们就要矢志践行初心使命,时时重温那些峥嵘岁月,深悟精神之伟力。烈士用鲜血和生命去追逐理想中的星辰大海,我们教育者多奉献一点又算什么呢?”

热血化碧涛——陈振先烈士纪事

因此,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精良,始终保持着爱岗敬业、积极奉献、争创一流的作风。教学水平在海口镇是佼佼者,在福清三四百家学校中名列前茅。振先小学为祖国培养了2千多名优秀学子。星星之火可燎原,碧血浇花绽自由。这就是革命精神引领的意义所在。


(作者:范海霞 单位:中共福清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