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本埠消息 >> 正文

我市“乡村著名行动”工作全面铺开

2024-08-30 11:14:12   来源: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福清新闻网8月30日讯(记者 林秋明)8月28日,市民政局、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乡村著名行动”服务基层活动,指导全市各镇街工作人员进行实际操作。

当天,工作人员来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镜镇南宵村,参观福清市首位院士——高由禧院士纪念馆、古厝图书馆、凤梨馆,并与镇村干部座谈,了解需要上传的图文资料。据悉,该村成立了福建首家古民居保护发展合作社,筹资近千万元修复下和洋自然村13栋古厝,并创建古民居文化产业园,打造南宵村革命纪念馆、高由禧院士纪念馆、气象科普馆、古厝图书馆、海丝文化馆、初心文化馆、农耕展览馆,以及农产品交易中心(凤梨馆)、职业农民培训中心、乡村旅游集散中心等,每年吸引外来游客观光休闲达3000以上人次,有力带动了当地及周边群众就业和创收。

随后,工作人员来到另一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海口镇牛宅村,参观林绍良故居、龙泽园,了解福清已故著名侨领林绍良及北宋名臣郑侠的事迹,并向镇村干部了解“乡村著名行动”落实情况。据了解,该村历史文化深厚,既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弥勒石佛,又有100多处宋元明清摩崖题刻;既有投资3.5亿元建设的福清市侨乡博物馆·林绍良陈列馆,又有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的杜凤瑞纪念园、观光亭、抗倭战壕、龙泽山庄等。这些历史人文景点,对促进当地旅游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此前的7月11日,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还走进音西街道埔尾村“自由野轻奢露营地”,对“乡村著名行动”内容进行讲解和普及,向街道、村居干部及露营地从业者发放《地名管理条例》,并详细讲解乡村著名行动数据采集注意事项。

上述活动只是市民政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工作的缩影。

据了解,为充分发挥地名工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市近期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乡村著名行动”,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乡村地名建设与乡村治理、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全面加强乡村地名管理、繁荣乡村地名文化、深化乡村地名信息服务、挖掘乡村地名内在价值,不断满足乡村建设需要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同时,以乡村地名采集上图标注为牵引,全面推进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地名信息深化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相关部门希望,各镇街要深刻认识地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积极统筹,优先安排,在资源配置、工作经费上予以重点保障。要结合本地工作实际,细化优化落实措施,将“乡村著名行动”有关任务纳入各级制定的乡村振兴工作规划、年度工作计划或者考核指标中,调动汇集各方资源力量,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地名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把握乡村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结合不同乡村的发展现状、资源禀赋、区位条件等,聚焦制约乡村地名建设的难点痛点,着眼未来乡村发展的客观需要,科学制定工作方案,合理确定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推进措施和实施步骤,分类施策、体现特色,努力创造符合实际、特色鲜明、务实有效的地名管理服务模式。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政府网站、政务融媒体等平台,宣传地名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典型案例、工作成效以及地名管理法规政策。要充分利用乡村地名文化资源,发展地名文化产业,加深公众对地名文化和地名工作的认识,丰富地名公共服务形式,提升地名管理服务水平。要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地名命名设标、地名文化挖掘、地名采集上图等乡村地名建设,大力发展乡村地名志愿者,因地制宜开展地名志愿服务活动,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地名文化挖掘保护利用等工作,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与感和获得感。要加强信息报送,定期梳理工作进展、工作成效、存在问题,提出持续优化深化的措施建议和下一步打算,每个月月末向市民政局报送工作信息,按时报送《福建省“乡村著名行动”进展统计表》、半年工作总结、年度工作总结。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
0.40302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