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城管中队在小南洋吴厝底整改现场巡查。
福清新闻网8月6日讯“往日的水塘真的变回来了?”沙埔镇龙洋村的老陈站在路口,望着眼前干净平整的水塘不禁赞叹。一个月前,这里还是堆积着建筑垃圾的堆场,如今平整的土地已冒出嫩绿草芽。
“陈叔,您看整改得还行吧?”巡查的沙埔城管队员主动打招呼。老陈连连点头,脸上露出笑容。
这样的蜕变并非个例。自今年6月起,市城管局重拳出击,在全市开展建筑垃圾乱倾倒专项整治“清零行动”,让昔日的“垃圾山”重焕新颜。
直面痛点:破解城乡治理难题
建筑垃圾乱倾倒一直是城乡管理的顽疾,它不仅破坏生态、影响市容,更威胁居民生活与出行安全。
基于充分调研,市城管局于今年6月出台专项整治方案,以“动态清零、长效监管”为目标,创新构建“前端审批、中端管理、末端执法”闭环机制,形成全链条治理体系。
审批环节推行“批前服务+批后监管”,提供政策咨询与备案指导,定期检查工地并强化消纳点管理;工地严格执行“一不准进、三不准出”规定;消纳处置明确“严查违规点、严管存量点、严控新增点”,严防问题反弹。
此次整治,还突出科技赋能,构建“空地一体”监控网络:严管运输车辆智能设备,对屏蔽或破坏行为 “零容忍”;用无人机不定期航拍偷倒高发区;重点区域安装监控实现24小时远程盯防。
随着工作深入,福清市容环境持续改善,居民的宜居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创新机制:构建闭环治理体系
针对排查出的易倾倒点,各属地城管中队建立“一点一档一策一措施”整改机制。龙江城管中队在小南洋吴厝底清理积存垃圾后,同步增设警示标牌、安装高清监控、加密巡查、强化执法,“每天有队员巡查,专人盯守监控,偷倒行为无处遁形。”该中队队长说。
为巩固成效,市城管局车管中队推行“人力+科技”双核查:每月实地核查,结合无人机航拍比对整改前后情况。“无人机能拍到人力难及的角落,两者结合确保监管无死角。”队员边操作无人机边介绍。
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市城管局着力构建全民共治格局。通过宣传、曝光、发告知书等方式,提升施工单位、运输企业及群众的法律意识,鼓励总结经验、提炼亮点,营造整治氛围。目前,全市已有29家运输企业签订责任承诺书,自觉落实规范运输处置主体责任。
这场整治不仅让“垃圾山”消失,更让百姓感受到城市管理的力度与温度。随着常态化管控机制建立,市城管局以“绣花功夫”推进精细化管理,在刚性执法中彰显温度,借科技赋能凝聚共识,用看得见的变化诠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交出一份有力度更有温度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