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新闻网7月23日讯 日前,由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主持示范的“福源早占”“泉早1号”“福源香丝”3个优质短生育期水稻品种通过验收。经现场测产,这些品种不仅抗病性强、产量稳定,而且米质达到了部颁一级、二级标准,为全省早稻优质化升级及作物茬口灵活衔接提供了全新科技选择。
在龙田镇西坑村的示范田里,金黄的稻谷颗粒饱满,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奏响丰收乐章。据介绍,此次示范的三个品种展现出显著的生育期优势,从3月中旬播种到7月中旬收割,全生育期仅约120天,有效避开了盛夏高温对米质的影响,保障了稻米的优良品质。据专家介绍,这些品种特别适合作为“菜前稻”或连城县等地瓜产区的前作,能够为后茬作物留足生长时间。同时,通过机械化育秧、插秧和精准肥水管理,可实现亩产450公斤以上。
针对早稻生产效益低的难题,专家团队强调,短生育期品种在栽培上要注重底肥足施、早追分蘖肥,同时强化中期晒田控蘖,确保群体结构优化。目前,这些品种正按程序申报审定,未来将通过“科研单位+企业+基地”模式推广,为全省粮食安全提供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