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福清要闻 >> 正文

江阴港城经济区多措并举探索土地集约高效利用新路子

2025-04-29 15:26:44   来源: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滕端钦 何晓丽

江阴港城经济区高端精细化工产业链党委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的理念,创新构建“党建链”串联“土地链”“项目链”“服务链”的四维联动机制,将党组织扎根于产业链最前沿。聚焦批而未供、供而未建、建有余地、建完空置等四类低效闲置土地,持续开展用地处置工作,推动土地收储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让党旗在土地收储主战场高高飘扬,成功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新路径,实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互促共进。

组织嵌在链上,构建协同攻坚“红色堡垒”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产业链党委成立土地效益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管委会内设部门的党员先锋力量组建工作专班,采取集中办公、挂图作战的方式,构建起“问题发现—研判—解决”的闭环工作机制。同时,深化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市监、应急、生态、自规等产业链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召开进度协调会,通过跨部门协作,全力推进土地收储工作。针对处置工作涉及部门多、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的实际情况,创新引入“党建+法治”模式,聘请法律顾问,确保违约谈判、合同解约等工作依法依规开展。

党员冲在一线,打造攻坚克难“红色尖兵”

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建“产业链党员突击队”,对园区现有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全面摸清土地位置、性质、面积、现状、产出效益等情况,建立健全新厝片区28 家企业约 2284 亩土地、6 宗烂尾企业约 1979 亩土地的详细档案,做到“家底清、情况明”。基于摸排结果,党员干部带头“啃硬骨头”,对低效用地逐宗分析研判,制定处置措施,形成重点地块推进工作清单。按照“搬迁或收储”两种预判处置意见进行分类评估,明确腾换方案,坚持“一地一策”,精准推进土地处置工作。

党建赋能发展,激活产业升级“红色引擎”

园区产业链党委秉持“党建引领、要素集聚、集群发展”的理念,推行“收储+招商+配套”一体化模式,改变以往“项目等地”的传统工作模式,转为“地等项目”,有效解决项目落地难问题。通过成片开发集聚土地资源,推动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

在提升土地效益方面,党员干部带头,围绕园区链主企业强链、补链、延链需求,腾退西子湾水产、海岸纺织等土地产出效益较低的企业,为链主企业发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近期,全力推动海岸纺织地块收储,该地块收储后拟出让给万华化学建设 60 万吨/年烧碱项目,可保障万华 150 万吨/年 MDI、72万吨/年TDI装置的氯气原料需求,预计项目投产后,MDI、TDI 项目产值、税收将在 2024 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在盘活土地资源方面,打出“腾笼换鸟”等一系列组合拳。在党组织的牵头协调下,成功推动歌芬纸业、芬芳纸业签订《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储合同》,不仅为园区龙头企业拓展了发展空间,还盘活闲置土地约1100亩,进一步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

在拓展发展空间方面,围绕市委、市政府重点招商工作,全力推进西部化工区存量非化工企业腾退,为后续招商项目落地提供坚实的土地保障。

未来,园区产业链党委将进一步深化“党建链”四维联动机制,锚定“土地集约、产业升级”双目标,以数字化、协同化、长效化推动产城融合。搭建“智慧土地云平台”,实现土地资源动态监测;深化“党建+招商”模式,促进项目高效落地。同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企业全周期管理,探索“工业上楼”新模式,联合科研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和政策研究,围绕化工产业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江阴经验”,为全省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实践样板。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