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新闻网4月11日讯 四月春风暖,农时催人忙。在江镜镇岸兜村秧苗种植基地,首批育秧田已披上“绿装”,10厘米高的秧苗整齐排列。在这里,一粒粒稻种正借助科技的力量,孕育着千亩良田的希望。
“根据当前秧苗长势,预计4月16日能够开展插秧作业。”据市水投集团下属子公司滨海农场负责人林宇宸介绍,这批承载着生态希望的秧苗,将扎根于东张镇三星村土地流转片区的试验田,为筑牢饮用水源地生态屏障、发展高附加值生态农业奠定良好基础。
据悉,自去年以来,我市已先后完成东张水库周边2240亩土地流转,其中约1000亩规划为生态水稻种植区。该片区创新采用“不施肥、不打药”的种植模式,从源头上削减农业面源污染,为水库水质安全构筑起绿色屏障。今年,在省农科院的技术支持下,秧苗基地精心挑选了“福香占”“紫两优737”“清优308”3个优质稻种进行示范种植。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省农科院最新研发的低GI稻米“清优308”,其升糖指数明显低于普通大米,十分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据介绍,生态水稻种植已进入第二年,“优质种源+生态种植”的创新模式成效显著。这一项目不仅提升了稻米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还为水源保护区探索出一条经济与生态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