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新闻网4月7日讯 4月6日,辛亥革命元老郑忾辰先生的后裔及其亲属、有关党派及社团代表,前往音西街道瑶峰村郑忾辰之墓,举行清明节祭扫活动(如图)。
当天,大家向郑忾辰先生的陵墓三鞠躬,并敬献了花篮。随后,郑忾辰后裔代表郑琨发言,希望海内外亲属铭记并传承郑忾辰先生的爱国精神,为祖国和家乡建设添砖加瓦。
郑忾辰(1876—1953年),名德元,号慨尘,祖籍福清城头黄墩,生于福清融城高巷头,是著名的辛亥革命元老、福清民主革命先驱。他12岁考取秀才,1900年东渡日本求学,在东京政法大学毕业后,于1905年首批加入中国同盟会。此后,他作为孙中山的秘密联络员,辗转海内外从事民主革命活动。1911年福州光复后,郑忾辰回到福建从事革命活动,被推选为福建省参议员。1917年赴广州参加国会非常会议,担任大元帅府参议、政治会议福建省代表等职。
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郑忾辰回到家乡福清,致力于兴学育才。他联合海外乡亲倾力创办多所中小学,其长子郑毓和出任福清县立初中第一任校长。抗日战争时期,郑忾辰先生前往南洋,向华侨募款支持国内抗日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对国民党的腐败和内战政策深感失望,转而支持共产党,多方保护进步师生,尽力营救被逮捕的中共地下党员。1949年,蒋介石派人动员他迁居台湾,被他拒绝。
新中国成立后,郑忾辰以更大的热情投身工作。1950年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福清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二次会议,被推选为副主席。他还公开宣布献出自己家庭的田产,支持土改政策。1953年,郑忾辰病重卧床不起,表示自己一生为大众谋幸福,走进新中国,跟共产党走,感到很知足。
“20世纪上半叶,郑忾辰投身民主革命,孙中山先生称其‘夙抱弘愿,期于贯彻主义’‘淬厉精神,团结同志,为正义而奋斗’。其后半生,将心血倾注于家乡教育事业及爱国民主运动。”致公党福清市委会主委何华龙表示,郑忾辰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代表。他的一生体现了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其精神与中国致公党“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宗旨高度契合。社会各界要大力弘扬郑忾辰兴学育才、造福桑梓的爱乡精神,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