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福清要闻 >> 正文

“育新苗”赋能乡村振兴

我市“全链条”建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

2025-04-01 14:12:53   来源:福清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林文捷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农村基层基础的重要抓手,通过多渠道精挑优选、多方式锻炼培育、多方位监督严管,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力过硬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村级党组织提供人才储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支撑。

拓宽领域“选苗子” 持续充实后备队伍

我市突出需求导向,拓宽选人视野,严格标准程序,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注入“源头活水”。

明确选拔标准。细化制定“五类条件、六个方向、十项负面”等21条标准严明选拔要求,探索实行“三荐两审一考察一备案”机制规范选拔程序,在“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举荐”的基础上,经过村党组织初审、镇(街)党(工)委复审筛选后备人选,并组织开展“一对一”考察确定培养对象,报组织部门备案入库,按照“一人一档”跟进建立“成长档案”。目前全市438个村党组织已确定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培养对象1709名。

拓宽选人视野。结合村干部的工作需要和岗位要求,我市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等界限,深挖镇村能人、高校学子库、异地商会人才驿站等资源,通过发送一封“动员信”、召开一场“恳亲会”等形式,从村民小组长、党员骨干中“挑”,从致富能手、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中“选”,从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请”,从现任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留”,积极动员和吸纳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进入后备干部队伍,不断拓宽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来源渠道,确保2026年换届人选来源渠道宽、素质高。

着眼常态“育苗子” 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我市将后备力量纳入基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不断增强干部干事本领、引领发展能力和服务群众水平,确保储备对象质量过硬。

注重跟踪培养。突出后备干部经验和能力提升,将后备干部纳入全市村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开设新思想、纪律教育、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处突等5类主题课程,邀请领导干部、业务骨干、优秀党组织书记等专题授课,采取现场教学、一线践学、异地研学等“三学”模式,帮助后备干部熟悉农村常规性工作。2024年,我市举办培训28场次、覆盖后备干部1709人。同时,福清注重提升后备干部学历层次,与国家开放大学、福建农职院等开展合作,计划实现35周岁左右后备干部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100%。

注重结对帮带。建立结对帮带机制,村主干通过教方法、传经验,带领村级后备力量一起处理村级重大事务和业务工作。我市定期对后备干部开展谈心谈话、言传身教,帮助新进后备干部尽快融入角色、提升履职能力、缩短成长周期。实行村级后备干部实践锻炼制度,采取设岗位、交任务、压担子,引导后备干部竞选担任村民小组长、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矛盾纠纷调解员等职务,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环境整治和社会治理等培育岗位实践锻炼,提高在党员群众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综合培养“管苗子” 做到备用有效结合

从严管理是建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关键一环,我市把严管厚爱贯穿后备干部成长始终,激活基层干部队伍的一池春水。

规范纪实管理。建立完善村干部绩效考评制度,将日常履职、干群评议、日常监督台账等作为重点,加大考核奖惩力度。严格标准、规范程序,构建事前备案审查、事中协同参与、事后跟踪管理的工作闭环,畅通外出人才回流渠道、激励基层干部担当作为的村干部储备政策初衷和导向。

推行动态管理。构建“日常工作+年度考核+述职评议+民主测评”的村级后备干部考评体系,科学设置测评权重,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报酬兑现、评优评先、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优秀的,列为重点培养对象;对考核不合格的,及时动态调整,解除聘用协议,取消村级后备干部人选身份。目前已优化调整20余名,有效提升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质量。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