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新闻网3月24日讯 自2024年10月启动小微企业融资专项行动以来,我市通过专班统筹、机制创新、精准施策,有效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难题,有力服务民营经济,激发了市场活力。截至目前,全市累计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达106亿元,惠及企业7000余家,降低了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我们将专班工作设到镇街,实现省、市、县、镇街专班四级联动,及时跟进制定总体走访方案,结合我市市场主体多、经济体量较大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将网格化管理融入走访工作中,有效发挥基层作用,以点破面实现走访全覆盖。”据市发改局大数据中心主任魏林海介绍,通过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将辖区内的24家银行机构纳入镇(街)工作专班,借用银行专业力量,参与镇街“网格化”协作,通过正向引导,激发网格员积极性,推动融资对接早落地、快见效。
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放款屡创佳绩,放款总量在福州地区名列前茅,为我市经济发展贡献了强有力的金融力量。小微企业得到资金注入,将显著增强产业活力,促进创新能力提升,提高就业质量。
福清市智和塑料模具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模具和模具零部件,服务于本地企业冠捷电子及其合作商。正是有了福清农行的资金支持,让企业在年前就早早囤积好原材料,为节后恢复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春节前福清农行融城支行加班给我发放的这笔普惠金融,真是及时雨。促进了企业更好地拓展业务量,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帮助企业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福清市智和塑料模具有限公司股东林清表示,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注入,对企业长期发展起到了开源节流的作用。也让企业的资金链更加灵活,便于及时发放员工福利,增加企业吸引力。同时提高了员工生产的积极性,帮助提升产能,增加了企业的业务订单,让企业安心稳发展。
小微企业自身规模比较小,在资金需求上往往呈现短、小、频、急的特征,再加上银企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难以在短时间内缓解资金短缺问题。对此,我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企业走访库、融资需求库、专班申报库、审核推荐库、授信放款库“五库联动”机制和金融产品清单、落选企业清单、问题建议清单“三张清单”清底机制。全面梳理整合涉及小微企业融资的全链条资源要素,汇编了24家银行机构的信贷产品,形成了5大类、138个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服务产品,组织召开各类专场推进会、专题座谈会、业务培训会等50余场,推动银企“双向奔赴”。
期间,还创新引入协会增信、保险增信、修复增信、担保增信等模式。例如,通过烟花爆竹协会和装潢装饰协会推荐增信,形成优质会员单位白名单,进行批量授信。
此外,指导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创新推出“种植保”“科创保”“园区保”等融资担保产品,平均担保费率仅为0.02%;针对“金服云”系统中基础信用异常企业,通过行业主管部门推荐和专班审核,实现信用修复。截至目前,已对其中15家企业授信5293万元,放款2665.5万元。
在解决“融资贵”上,通过推动上级政策落地,鼓励银行机构让利,为小微企业减负降压。例如,针对国家对于专精特新企业1%的贴息政策优惠,做好存量企业宣传发动,由银行和工信部门进行联合辅导,帮助非专精特新类的企业尽快达标,享受政策优惠。同时,鼓励本级行下降优惠利率,协调上级行将普惠贷款更大的优惠利率权限,下放至二级分行,平均降幅达20个BP。其中,形成了以福耀、友谊等“链主”为核心的“1+N”供应链模式,让链条上的优质客户,享受与链主同样的授信政策和价格优惠。
在解决“融资慢”上,为有需要的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审批时效,从3天缩短至1天。增加线上快捷金融产品的品类数量,推动审批效能提速,中国银行线上产品实现“秒批秒贷”,为小微企业提质增效。此外,推行“预审批+容缺受理”模式,极大地压缩了授信审批时限压缩,并与保险公司建立链接合作,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直接核定投保企业的信用额度,以此简化审批材料,提高贷款审批时效。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拓面、降本、提速、减纸”等方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根据不同行业特点,采取一行业一策略、一行业一金融产品的模式,真正实现敢贷、愿贷、惠贷、快贷,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