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过春节,学习不停歇!”这是记者近期走访基层党支部时经常听到的一句话。
据悉,为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我市充分利用春节期间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机,吹响流动党员集结号,组织开展摸排走访、座谈交流、集中学习等活动,为返乡流动党员“补课充电”,与流动党员叙乡情、谋发展,让流动党员不仅能感受到浓浓乡情,还能各施所长,为家乡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主动联系联络 确保流而不失
假期返乡期间,我市以支部为单位,利用微网格,通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员”的方式,对流动党员进行“地毯式”摸底排查,并建档记录。同时,以学习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为抓手,入户走访、帮扶结对、谈心谈话等方式,动态化跟踪管理,详细了解辖区流动党员的就业务工、思想动态等情况,分析总结流动党员日常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形成“一支部一表格、一党委一名册”的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底数清、数据实、情况明。
“我们根据花名册,邀请返乡的流动党员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参加新春茶话会,务必做到‘一个不漏’。那些没能回来的乡亲,也要做好标记分类,随后逐个打电话沟通了解情况。”龙田镇玉瑶村党总支部书记何其勇说,龙田镇是劳务输出大镇,有流动党员近120人,为做好流动党员摸排工作,该镇实行“多对一”的联系服务模式,由村(社区)党组织成员、党员中心户、志愿者等组成服务小组,定期与流动党员进行线上线下交流。同时,以春节走访慰问为契机,帮助流动党员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并邀请他们参加“初心如磐迎蛇年,流动党员心相连”主题活动。对于没有返乡过年的流动党员,主动通过电话、微信、贺卡、慰问信等方式,向他们送去党组织的关心和关怀,让流动党员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找到“家”的归属感,实现既“回归组织”又“心系家乡”更能“奉献社会” 。
强化政策宣讲 凝聚思想共识
为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我市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春节假期,组织流动党员返乡学习充电,让流动党员思想不散、学习不断、管理不乱。同时,组织流动党员参加专题学习培训活动,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帮助流动党员补齐理论学习,确保流动党员学习状态“不掉队”、学习热情“齐在线”。此外,依托红色教育资源阵地资源,组织流动党员灵活就近到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使教育培训效果更加鲜明、更具吸引力,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上迳镇以流动党员春节返乡为契机,开展“流动党员三知三解”专题学习培训活动,精心筑建“流雁暖巢”,让流动党员“有学有为”。
“趁着春节回村,党组织带我们参观家乡变化,让我们感受家乡魅力,还组织专题学习,给我们补课,让我们的学习不断档、思想不掉队。”梧岗村流动党员说。
近年来,梧岗村着力推行“党建与文化历史深度融合”战略,巧妙将党支部“建”在历史文物、文旅产业的核心位置。春节期间,梧岗村党总支探索流动党员教育新路径,依托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精心策划研学活动,组织党员参观学习,使教育培训效果更加鲜明、更具吸引力。广大党员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红色革命教育,唤醒党性意识,牢记党员身份,引领群众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
集中座谈交流 倾听诉求建议
流动党员见多识广,头脑活泛,是推动乡村发展的宝贵资源。我市收集流动党员在外工作创业的先进经验,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鼓励他们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吸引更多的流动党员回乡创业、反哺乡梓,强化流动党员的干事创业积极性、主动性,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家乡的发展始终是我心头的牵挂,能为家乡出力,我义不容辞。”春节假期期间,南岭镇文祚村党员杨代铨说,作为外出党员,通过微信群能经常收到学习资料。在了解到近年南岭文旅发展成效显著后,他决心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带来改变。
杨代铨说,近些年,他深入挖掘家乡民俗文化,组织村民整理代代相传的民间故事,并建设“霍比特小镇”和旅游步道,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杨代铨还为村里接通了自来水,并硬化和拓宽村庄道路。像他这样流动性强的党员,思维开阔、信息灵通,是隐藏的‘宝藏’。”南岭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春节,该镇利用流动党员返乡的契机,召开春节座谈会4场次,收集意见建议27条,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共同打造覆盖更广、机制更活、效果更佳的党员回馈服务家乡新局面,取得了良好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