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渔溪镇按照“一轴两翼多点”的发展布局,在城镇建设、民生改善、生态提升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成果斐然。
渔溪镇党委书记陈雄华表示,渔溪镇将紧紧围绕示范性小城镇建设这一主线,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和亮晒比学,挖潜力、激活力、聚合力,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城镇,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福清实践中奋勇争先。
完善配套功能 建好宜居城镇
面对育才路南段、渔江路中段、星华街东段等多处征迁遗留问题,渔溪镇组建专班,合力攻坚,解决了多年道路“中梗阻”“断头路”难题,促进征迁户回迁安置套房79套。接下来,渔溪镇将依托专项债、库区后扶等资金,计划新建、改造累计长63.53公里的20条镇区路网及10条农村道路,争取用2—3年时间推动涵盖全镇域的主要道路“白改黑”。
“中心集镇作为连接城市、辐射周边的重要支点,在新的一年,我们将持续推动渔溪镇区扩容提质,通过畅通路网体系,完善功能配套,激活商业氛围,强化产业支撑,持续做优锻强集镇内核,进一步增强城镇的承载力和带动力。”陈雄华说。
2025年,渔溪镇将立足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城镇,启动老年康养中心建设,促进市第四医院门急诊大楼动建,推动九龙山休闲公园、南前亭公共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在商贸发展上,聚焦焕发老街区现代活力,分期推动星华街、隆华路、育才路、中心街等“两横两纵”四大商业街区的改造提升,对接招引肯德基、麦当劳、农特产品电商平台等入驻,提升街区品质和商业氛围;跟踪服务天华酒店开业、上宾尊品小型商业体落户,启动渔溪河滨水公园非标商业模式,打造消费新场景,增添集镇“烟火气”。
筑牢产业根基 建好活力城镇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作为传统农业大镇、工业强镇,渔溪镇通过抓招商、强保障,盘存量、提增量,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做优产业发展支撑。
渔溪镇素有“鱼米之乡”美誉,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试点镇。2025年,该镇将持续发挥省市“菜篮子”基地的传统优势,支持做大星源东洋、光阳蛋业、华旺农业等龙头企业,保障蔬菜、生猪、禽蛋等供应;做优“渔溪龙眼”地标,规范鳗鲡养殖,打响“龙眼之乡、鳗鲡大镇”品牌;扶持发展侨丰砂糖橘采摘园、郑为平家庭农场、建新龙眼种植园、宝丸露营地等一批农业示范户,加快完善致青农业循环产业园配套建设,形成种养经济、观光采摘、直播带货、露营经济、循环经济等多点开花、百花齐放的乡村经济业态。
“我镇还将持续梳理盘整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工业小区,开展低效用地攻坚,挖潜现有工业基础和潜在优势,促进转化为竞争优势。”陈雄华表示,将推动金谷食品、通威威廉等产业项目增资扩建、技改扩容,以腾笼换鸟、项目嫁接等方式盘活圣达鞋业、宏益食品等低效闲置厂房。同时,跟踪服务信田车业等项目尽快落地,推动富溢家居、恒杰二期等项目投产达产。
此外,镇党政班子将挂钩联系全镇41家规上企业、限上商贸业,通过政策宣传、兑现承诺,协调解决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问题。通过稳定工业经济,提供近3000个就业岗位,为渔溪城镇居民就近就业创业提供便利。
发展文旅经济 建好魅力城镇
渔溪素有“文化乡”之称,不仅有丰厚的华侨文化,也是黄檗文化的发源地。如今,修建一新的黄檗寺,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宾客,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025年,渔溪镇将快速推动黄檗山旅游公路开工建设,服务保障黄檗文化旅游园区动建,提升金檗公路、黄石步道沿线配套,加强黄檗、石竹、灵石“三山联动”,主动融入福清西部文旅开发建设大局。锚定“一线带一片”的发展思路,大力弘扬黄檗文化,保障“黄檗花开香两邦”等文化交流活动开展,以黄檗文化旅游园区为龙头,以黄檗旅游专线建设为契机,启动黄檗龙潭景区建设,深入挖掘龙潭瀑布、香城水库、黄檗林场、渔溪龙眼、侨乡古厝等人文与自然资源,努力招引生态种养、禅修研学、森林休闲、水上运动、农耕体验、田园观光等农+旅+艺+学项目落地,串点成线、串珠成链,着力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