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项目攻坚进行时 >> 正文

我市以党建为舵 全力助推乡村治理

2025-01-14 15:25:28   来源:福清融媒体中心   作者:林文捷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我市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把党支部作为乡村治理的“主心骨”,把党员作为乡村治理的“主力军”,充分调动党员干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从群众智慧中汲取营养,切实把每一项工作做实,做到“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以有效乡村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立足产业发展促增效

乡村治理,产业振兴是保障。福清市立足本地资源特色,因地制宜,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推动区域性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大力培育特色农业产业,提升乡村发展活力,全力助推乡村治理。

沿着湖畔行走,穿过一片片草坪,来到一块广阔的凤梨地,江镜镇南宵村村民在这里修整排水设施、搭建防晒棚,忙得不亦乐乎。从引进台湾优质凤梨品种,建立农业产业园,到成立凤梨酥DIY教室,推出乡村休闲游,南宵村另辟蹊径,走出了一条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江镜镇,南宵村探索乡村振兴新路不止于此,该村还培育了以粮油种植园和蔬菜产业园为一产发展核心,延长预制菜等二产农业产业链,提高产业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做活南宵——柯屿等7个村沿线“1147”农业观光研学体验产业,推动一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聚力发展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更是乡村治理的保障。我市始终紧扣抓党建促乡村治理这条主线,以“五星”支部创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基层党建工作新途径,通过做好特色产业选育、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投入保障、科技赋能增效等,走出了一条具有福清特色高质量乡村产业发展道路,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凝聚群众力量强共识

乡村治理,人民群众是主体。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福清市积极搭建群众说事议事平台,及时掌握民情,充分调动群众主人翁意识,激发群众参与基层共治的积极性。

在东瀚镇,“老党员议事厅”是后营村引入老党员、村民群众、网格员及驻村律师等力量,打造村民议事协商、为民服务的实体平台。通过全覆盖收集民意、面对面协商议事,村“两委”牵头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逐步打通“民声”的“最后一公里”,不断提升后营村化解纠纷难事的能力和水平。2024年,该议事厅共化解民生难事20余件。同时,以开展主题党日、平安三率等系列活动为抓手,邀请党员、群众广泛参与,进一步深化党建工作。近日,后营村党支部开展“党建引领聚合力,环境整治添动力”主题党日活动,以实际行动改善乡村环境,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密切了干群联系。活动后,大家再次集中至老党员议事厅,在休息的同时,共同探讨近期村中治理事宜,村民积极建言献策,开启了后营村共享共治的新格局。

我市紧紧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治理靠村民、治理为村民、治理成果由村民共享的新型基层治理格局,实现了从“坐等靠要”到“共治共享”,激活乡村“小主体”,解决群众“大问题”。

紧贴民生需求办实事

乡村治理,民生改善是根本。福清市坚持抓党支部向下延伸和各类组织共建协同推进,有效整合多方力量,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各级党组织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需求、提升为民服务。

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私家车数量日益增多。在龙江街道霞楼村,由于村内道路狭窄,两车交会时极为不便,频繁引发交通堵塞,饱受村民诟病。为化解此难题,霞楼村对全村展开深入调研。但苦于村庄建筑布局紧凑,拓宽道路的方案无法施行,在此僵局下,村“两委”积极探索创新思路,经多次研究后,最终决定将滨海嘉苑旁的空地进行公开招标建设充电桩,同时,将铁路桥下长期闲置的地块进行合理改造,建设临时停车场。这一举措,避开了拆迁难题,大幅削减了建设成本,有效缓解了交通压力,显著提升了村民的日常出行效率。而且还成功激活了闲置土地资源,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认可与一致好评,成为乡村建设中极具创新性的成功范例。

解决群众小问题,提升群众幸福感。霞楼村是我市围绕民生需求办实事的一个缩影。福清市大力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激发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开展“党员领办”行动,切实为民办实事,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