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清新闻网 >> 新闻中心 >> 理论时评 >> 正文

年轻干部的提拔任用切忌拔苗助长

2013-09-13 11:51:53   来源:理论网  

  近日,湖南湘潭县副县长徐韬成了网民热议的话题。这个1985年出生的副县长工作五年,历经九个岗位,一年半之内完成从正科级到副处级的晋升,且并未参加湘潭本地的选拔。其间还在大学攻读全日制研究生。其实,徐韬仅仅是网络曝出的被超速提拔的众多的80后干部之一。一个时期以来,网络频发对年轻干部提拔过快的质疑和吐槽。如,29岁的闫宁在赴任河北省馆陶县县长以前,三年之内获得了四次升迁,其提拔速度非同一般,事后闫宁终不堪舆论压力,辞去县长职务。再如1982年出生的董海涛,2012年10月被任命为辽宁省东港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其家庭背景和成长经历倍受质疑。诸如此类,屡见不鲜。

  对于上述这些被超速提拔的年轻干部,绝大多数的网友认为,他们晋升过快,成长经历“怕见光”,并且大多数人有着特殊的家庭背景。尽管组织部门和有关单位对此有这样那样的解释,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所谓的理由并是不那么的理直气壮。我们不反对干部的年轻化,但反对年轻干部选拔的不公开透明。年龄大小不重要,在乎程序公开、透明、民主。组织部门既然能“破格”提拔年龄较低的干部,就也应拿出与“破格”相符的有说服力的理由。既然“破格”提拔,就应该非常优秀,就应该不同一般,就应该既有高学历也有实践经验。如果仅拿“符合用人程序”这样的话来应对公众,用“不让他当,怎么知道他能不能当?”这样可笑的理由来回应网民和社会的质疑,那真是贻笑大方了。如此下去,组织部门选人用人的公信度何在?

  干部年轻化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提出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原则。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全面贯彻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年轻干部是党的事业的生力军,他们的成长可以说事关党的生命和未来,也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我们的党在成长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直十分重视对于年轻干部的选拔和任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队伍中二十几岁、三十几岁的高级将领并不稀罕。那时的年轻干部,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在苦难中成才,都是在革命的时代熔炉里锻炼出的“好钢”。他们就好比是放在口袋里的“锥子”,都是自己刺破口袋脱颖而出的。和平发展的时代,有利于磨练年轻干部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已不如过去艰苦,年轻人的吃苦精神、踏实作风也大不如从前。这种条件下,如果我们脱离了实践,仅仅从“高学历”出发,甚至把“年轻化”异化地理解为“低龄化”,在各种利益的驱使下,对那些“有背景”的年轻干部刻意“栽培”,“曲线救国”、“弯道超车”、“暗箱操作”,不但是对年轻干部的成长不负责任,更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不负责任。

  习近平同志强调,“在实践中锻炼、考验和提高干部,始终是培养年轻干部的一个基本途径”,“现在的多数年轻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大门,经历比较单一。一些别有用心者往往利用年轻干部的这个特点‘对症下药’,用‘财色酒气’包装的糖衣炮弹对付你”。从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青年学生,到一个统领一域、为政一方,德、能、勤、绩皆备的领导干部,这中间要经过的锻炼和实践的台阶是必不可少的。书本和实验室所学的理论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的研究成果,这些理论即使掌握得再好,如果不经过进一步的再实践,也无法融会贯通。由此,我想到《史记》记载的《纸上谈兵》的故事。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学习兵法,善谈军事,以为自己天下无人能敌。但赵奢并不看好自己的儿子,认为他无实战经验,不过是纸上谈兵而已。赵孝成王听信秦国间谍所献计策之后提拔赵括,以赵括代替廉颇为将。后来,赵括由于指挥失误终被秦军射杀,赵军四十万人被秦军活埋。赵括的母亲由于此前曾劝阻赵王提拔赵括,而免受株连。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拔苗助长是对年轻人才的一种捧杀。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台阶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人才的成长有着“台阶式”的发展规律。台阶的过程就是深入群众、熟悉专业、积累经验和接受考验锻炼的过程。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年轻干部的培养和选拔,主张要全面认识“台阶论”,“全面认识”就是既重视台阶,又不唯台阶,但也不可跨越必要的台阶。在这里,我们也奉劝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的领导干部,不要处心积虑为自己的子女精心设计一条快速成长的升官之道,而是让其靠自己的学识和能力在在广阔天地里经风沐雨,一步一个脚印、一次一个台阶地健康成长、自砺成才,否则不但会贻害子孙,也有害于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更有害于我们伟大的中国梦。

打印     关闭     复制链接
推荐
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