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不仅是跨境产能的摆渡码头,更是全球治理体系迭代的探路先锋:“提前申报”“两步申报”等措施助力企业通关提速、成本减负,数字人民币结算试点的跨境资金池涌动创新活水,“园区枫桥”机制嫁接国际商事仲裁规则化解贸易争端……位于福州福清的中印尼“两国双园”,在探索建立产业互联、设施互通、政策互惠的双园结对合作机制实践中,以规则破冰撬动产业裂变,“政策沙盒”的种子破土而出,书写福建从“向海而生”到“开放共享”的壮阔新篇。
机制创新强引擎 产业集群筑高地
“两国双园”,是中印尼两国领导人推动的合作成果,是两国间经贸创新发展的新模式。
早在30多年前,由印尼华侨投资的福州元洪投资区就破土动建,有力推动了侨乡经济的发展。2019年,福建省提出建设中印尼 “两国双园”的设想,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2023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福州元洪投资区设立中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标志着中印尼“两国双园”建设进入全面、实质性贯彻落实阶段。
为了更好促成两国合作,中印尼“两国双园”建立了中国印尼联合工作委员会和副部(省)级磋商机制,并形成商务部、福建省、福州市、福清市多级联动机制,统筹推动园区建设。省级层面,福建省成立了推进“两国双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省长、分管副省长担任组长,组建了工作专班,实行周会商制度;市级层面,福州市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经贸对接小组,全方位整合资源力量,高效协调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福清市层面,创新“指挥部+管委会+投资公司+产业基金+智库”开发运作模式,成立“两国双园”控股集团,全面推进园区高水平标准化建设。
“为进一步推动资源向园区集聚,将中印尼‘两国双园’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洼地’、开放‘高地’、投资‘宝地’、发展‘福地’,元洪功能区管委会通过制定服务联系企业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机制,向省、福州市争取技术改造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积极探索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的国际分工合作模式。”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管委会经济发展处处长严小兵介绍,特别是去年7月“中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司法服务中心”的成立,为中印尼“两国双园”合作项目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制度创新的浪涛持续冲刷着中印尼“两国双园”的滩涂,这片“试验田”正以“破界”与“重构”的双螺旋,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孵化可复制的制度基因。
海关服务架桥梁 通关便利再提速
4月12日下午,一批重200千克的印尼鲜食椰子顺利运抵福州空港,这是全国首票进口的印尼青椰,也是今年中印尼两国建交75周年深化经贸合作取得的重要成果。
“这批椰子从印尼当地摘下再到运送到我们手中总共只用了20多个小时,非常新鲜。”位于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的福建淼天汇食品有限公司作为进口印尼青椰收货方,对中印尼“两国双园”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2024年11月,中国与印尼双方共同发布《关于推进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中印尼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联合声明》。同月,中印尼两国签署关于印尼鲜食椰子输华植物检疫要求的议定书,随后海关总署发布公告,允许符合检验检疫要求的印尼鲜食椰子进口。福州海关第一时间告知关区进口企业,并对鲜食椰子进口进行了全流程保障,从申报、查验、证书发放到通关放行一气呵成,确保鲜食椰子安全、快速通关。
海关的支持是园区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从福建丰大集团进境肉类指定监管场地获海关总署远程视频验收,到福州港松下港区元洪作业区获批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资质;从鼓励园区企业申请并通过海关高级认证,推动高级认证企业便利措施落地实施,到印尼至福州海上和空中物流直航,园区内远洋渔获上岸点实现常态化运营。近年来,福州海关等口岸查验相关单位主动作为,以政策为突破、改革为支点,出台了强化政策供给、畅通服务通道、开展智慧试点、推动检疫准入、降低企业成本、提升通关效率、支持口岸扩大开放、加大信用培育力度、加强贸易信息服务、提升食品安全检测能力等10项举措,架起了中印尼“两国双园”通关便利化的高速桥。
福州海关所属榕城海关驻福清办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州海关通过开辟常态化通关“绿色通道”,优化进口冷链食品检验检疫流程,指导企业运用“提前申报”“汇总征税”等通关便利措施,运用“一企一策”“一船一报”“手账册管理”等模式满足企业保税仓储、保税加工等需求,不断营造良好通关环境,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今年1—2月,中印尼“两国双园”累计出口总额4.77亿元,进口总额5.92亿元,进出口总额10.69亿元,同比增长11%,有力助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海洋经济发展。
金融活水润沃土 产业发展添新翼
中印尼“两国双园”不断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大对园区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以跨境投融资试点破冰、绿色信贷精准滴灌,让资本“双循环”在“两国双园”的沃土上奔涌成潮。
工商银行完成中印尼“两国双园”项下首笔对印尼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业务;兴业银行成功落地全国首笔数字人民币“两国双园”跨境支付业务;进出口银行为“两国双园”相关企业提供国别咨询、合同谈判、汇率避险、支付结算等“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福州市鼓励银行业机构为中印尼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提供跨境人民币结算一体化配套综合金融服务,推动在贸易和直接投资项下直接采用人民币结算,优先将园区企业纳入跨境人民币优质企业名单,享受更高水平便利化服务,让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赢得“起跑优势”。
开展银企对接会,搭建示范园区“项目找资金、资金找项目”双向渠道。福州市支持银行业机构在示范园区设立分支机构等金融服务点,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示范园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在园区开展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创新,将示范园区建设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创新基地。
“我们支持园区开发主体开展资产证券化,发行绿色债券、‘双创债’、‘科创债’、企业债,支持园内优质企业开展债券融资。”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通过支持园区内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Ts)试点,盘活示范园区存量资产,让“沉睡资源”变身“活资本”,为园区发展注入“强心剂”。
通过搭建政银企常态化对接平台,福州新区元洪功能区管委会定期摸排解决企业融资需求。2025年第一季度,园区企业授信额度达133.75亿元,贷款余额58.34亿元。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产业生态加速融合,国际要素高效流动,一项项扩大开放的有力举措,正以创新为犁,以合作为种,培育出跨国产业链的“金穗”,让“两国双园”这块制度创新的“试验田”成为投资兴业的“高产田”,推动区域经济向“创新型开放”不断跃升。